返回第二十七章、初眉(第1/2页)  宋行之活在徽宗年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农得意的道:“你这娃娃怕是没见过这些东西,你是知晓的了。看说首发推荐去眼快看书你要去问京中的人,只要是过了而立之年的绝是无人不晓。”说着兴致勃勃的要举些例子出来,但正张嘴要说,忽的沉默了。他人戴着草帽,脸上本是神采飞扬的,然而忽然就似乎老了许多,也不理会苏沉,就地的就坐了下来。

    苏沉忐忑的站在那里等了一下,连着叫了好几声那老农依旧木无反应,她又站了一会,也只好按照先前指给的路径回大厅了。

    一路上真的很淡定。能力如此,又能得到宋徽宗照拂的女子,想来必是穿越了。然而自己却没能见到她。该是怎样一个人呢?

    苏沉很好奇。

    来到大厅,吴氏和襄敏公郡王夫人秦氏已经在房中等了许久的样子,吴氏见女儿来了,忙起身道:“去哪里了?怎么走了这么久?丫头们都说没见到你了。”

    苏沉笑着对着两人行了礼,道:“我去送听霖了,正在路上似乎看到了真珠尚郡主要打个招呼,却转身她就不见了,我上前追了几步,就闯进园子里迷路了,还好有个种花的老人家给我指路回来。”

    秦氏面色有些古怪,放柔声音道:“沉儿见到真珠尚了?她怎么会在花园子里头,你瞧见浅娴了么?”

    苏沉心知不对,然而配合的摇了摇头。

    秦氏立即面色大变,她听着吴氏同苏沉说了两句话,终究是坐不住,拉了铃叫了个丫头进来低声嘱咐几句方而定了些神。

    这面吴氏却忽的对她道:“姐姐府上的园子里怎么会有老农了?我记得这些年也去过好些次,却一次都没见过有什么老农在里头啊。”

    秦氏恍惚着答了几句无关紧要地。突然仿若回过神来。“什么老农。府上地园子里头都是些丫头。再怎么也只有老妇。哪里有老农?”

    没有老农。那今日见着地那个老人家又是怎么回事?

    苏沉于是将今日遇上地那个老农仔细描述了一遍。秦氏听着听着就面色尴尬起来。吴氏也找个理由打断了苏沉说话。笑道:“想是哪个人不心跑进去耍你玩呢。你孩子家家地。少理会这些事。”说罢又道。“听说南今日不大舒服。是不是下次地时候我再带苏沉过来玩。那时候再见见也不迟。”

    秦氏笑着应了。客套地挽留了几句。吴氏于是带着苏沉准备回家。

    很快两人便在车厢中坐着。吴氏不放心地问了半天宴会上地事情。待得知没出什么问题之后才松了口气。

    她偏头看了苏沉片刻。笑眯眯地道:“你知道你在园子里遇到地人是谁么?”

    ==

    那时做皇帝的人还不是宋徽宗。

    也许是很多年以前。那时候地她还是一个很很的孩子。然而也曾听说过京中老翰林的女儿,三岁能诗,五岁能文,为人聪颖而敏捷,却同一般的孩不同。

    知晓察言观色,低调却以沉稳缓慢的度,名声渐渐传遍了京城。

    不过,老翰林之女沈眉初,再如何亦不过是一个有些才名的闺阁少女而已。

    真正扬名,是在京都地春季姚黄牡丹节上。每到时节,月: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都会人马车龙前去看牡丹。帘幕车马,歌吹相随。

    京都的牡丹,虽然时令之时满城均是,然而却是比不上洛阳的。

    那年的洛阳依例送入京城,洛清池边上摆放着成片的移栽牡丹,周围则布置着王公大臣奉上地家养牡丹来作为衬托。沈翰林家的牡丹刚巧放置于洛阳千叶黄花的姚黄牡丹旁。

    说起洛阳地姚黄牡丹,是当时极为出名的名品。魏紫姚黄中地姚黄。联想一下这个词这后来可以用于形容花美好而妖娇便能想象其俏丽了。这年的洛阳姚黄并不负它地名头,粉嫩的淡黄色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