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雅好(第1/3页)  宋行之活在徽宗年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崔母冷笑:“不光子安那处,还有我娘家侄儿那里他也泼了呢,整个苏州府都给他得罪光了,难道真想着全天下就他家独大了?”她放低了声音,“你们府上那个,还算老实吗?”

    唐母眼神都变了:“要不是怕出事,我早勒死她了,我们何家的人她也敢动,不要命了么?!若不是看着她娘家还没倒,又生了我们家的孩子,我真恨不得丢她进水井里清醒清醒!难道我们家倒了乱了她就有好果子了?没脑子的!”

    “没事便好,也没什么好气的。yakuai追书必备既是知道她为什么要嫁进来,妹妹你早该做了心理准备,只是可惜了你家子安,好好的人得跟她在一起。”崔母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若是将来她娘家那一党真的倒了,随便怎么落都行,如果你念着那两个孙女,丢着她别理就好,如果不念,依我说,休了才是好事。”

    唐母摇头:“还不知是哪年那月的事呢。只是给她这堂哥一闹,扰民得紧,我们却不好装傻了。”崔母放了帕子,熟练的从两人之间的桌抽屉里拿出书写之物,连墨亦是磨好了的,就着桌子就写起东西来。

    她写了几页纸,又把纸笔倒转过来递给唐母,唐母接过那奏章样的本子,也写了几页,两人按了手印,盖了章,又画了不知什么图案,最后用火漆封住。

    崔母拉了铃,一个官差模样的中年男子进来行礼问安,她递了过去,也不说什么话,男子接过就告罪出去了。

    两人办完了事,也都松了一口气。唐母呷了口茶,忽的满脸惊讶:“这却是哪里来的茶?我怎么从没喝过这味道。”

    崔母笑了:“我从江南东、淮南西路那边带回来的,这已是去年的旧茶了,因想着你可能没喝过,才带了回来让你尝尝。吃着如何?”

    唐母又细品了,奇道:“这茶汤怎的是红色的?”崔母不答,只是问好不好。

    唐母说道:“虽是旧年的,可茶味醇厚,怎么喝着有水果的香气?还有淡淡的烟火味,真是奇哉怪哉,我喝了大半辈子茶,居然从没喝过这样的!”

    崔母声说这是上贡的,她复又笑笑:“皇上去年不是去了那两路视察吗?不知怎的,想出一套制茶的办法来,做出这茶叶奇特清鲜,称为‘祁门红茶’,现在产量不多,京城里只有权贵人家才能弄到一点,我还是上次在池地的时候当地老人送的。”

    唐母更是奇怪:“圣上什么时候学过制茶了?”崔母摇头表示不知。唐母见状也就不问了。道:“这是谁给泡地茶?我吃着极是好。”

    崔母轻咳一声:“你以为泡茶能泡出这个味道?是我那适儿孙方才在家煮地。你倒是好命。观音泉地水配皇太后地茶。还有我孙儿帮你煮茶。”

    所谓地观音泉地水是指苏州虎丘寺内地陆羽井(俗称观音泉)。此井泉水甘冽。水清味美。传说是陆羽当年烧水煮茶品茗之处。而皇太后地茶指地则是徽宗为太后方制此茶。

    唐母心下暗叹崔府世代雅好。嘴上却笑道:“姐姐却是没道理了。你地孙子。难道就算不得是我地?”

    崔母抿嘴。也笑了。

    与此同时。三个刚认识地孩却有些拘谨地往园子里走。

    何苏沉来到这个地方快两个多月了,但一次也没真正逛过府内的园子。上次永娇提议来的时候给几个吵架的人坏了兴致,被苏释拖回去了,之后又忙着过年的杂事,倒是完全没有机会在园子里好好逛逛。

    何府的园林在这时其实已经算是顶尖的了,无论从取景,设计,搭配或是与自然的和谐来看,在时人眼里都是无可挑剔的,比如身边的这位崔府的二公子就满脸赞叹,很顺手的从袖子里取出炭笔(隋朝时某无名人士明,与现代碳素笔大同异)和一张纸迅的大致描下眼睛所看到的景致。

    永娇看着他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