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军匠(第1/2页)  宋行之活在徽宗年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节的喧嚣仿佛没多久就远去了,经过十来天不停给叫去主屋给来拜年的亲戚见面的忙碌后,很快回归了比较宁静的日子。更新最快去眼快

    何苏沉正在和脚上的袜子较劲。她所穿的袜子大概到膝盖长,用两层帛布缝合,里面塞了棉花,踩起来软软的倒也好玩,奇特的是袜子的最上方处开有口,上附袜带,是用来固定的。

    奇怪,这里没有牛筋带吗?用带子来绑,又不舒服又麻烦,好像脚都给定住了一样。

    她不舒服的动了动脚,秋桑按住了她的脚说道:“姑娘不舒服吗?等会儿吧,现在不一下子绑好带子到时会松开的,脚就不暖和了。”

    可是绑起来很不舒服啊。何苏沉无辜的仰起头:“秋桑姐,大家的袜子都是这样的吗?怪不方便的。”

    秋桑笑答:“真是日日在家窝着的姑娘呢,我们的袜子哪有这样的布料,外头的就更差一等了。有的妇人懒得做袜子,就用长布条来代替,冬天的时候一圈一圈包着脚,就能御寒了。不过穷苦人家连多几件衣服都没有,哪里还管得了脚上,多的是连袜子都穿不了的,衣服下摆扯一扯就挡好脚跟了。”她似乎想到什么好笑的,又道,“有的女人懒,不想洗布带,就十几二十天都缠着同一条,如果还裹脚,用矾来压脚的话,那布条更是恶心得看不成,外头人都说‘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说起裹脚,这倒是件怪事,何苏沉忍不住问道:“那脚是怎么回事?怎么府里人都没见到裹脚呢?”秋桑用布带给她缠好腿,固定好了袜子才道:“裹脚这样的事我们这样的府第如何会做?姑娘可别出去说这胡话,只有青楼女子或是乡野间的暴户人家才去随此等风尚。”

    是吗?不是说宋朝裹脚之风极盛,女子以脚为美么?听说还有变态喜欢拿妓女的鞋来当酒杯,恶心死了!难道历史又有变动?还是我又记错了?管他的,不用裹脚就是好事!

    她甩了甩脚,总觉得浑身不自在,从膝盖到脚踝都给带子绑得紧紧的,动都不好动,这些天一直忍着,她想了想以前的袜子,干脆问秋桑府里有没有有弹力的绳子。

    秋桑琢磨了一阵,也没问她用来干嘛,就从针线篮里拿了一团精绳出来,何苏沉试了试,果然可以伸缩。她不会针线,于是只能跟秋桑解释怎么把那绳子缝在袜子上,这样穿起来方便等等。秋桑以为是孩子玩笑话,但见她这么兴致勃勃,也不想违拗了,找了绳子来按她说的缝上。

    其实听起来难,做着却非常简单,只是几分钟的事就弄好了。苏沉试了一下,虽然和以前的袜子比起来还差了不少,但与宋朝的简陋版相比,无疑方便多了。

    两人正在试着新地袜子。孙嬷嬷手里搭了一件大氅进来:“姑娘试试这衣服能不能穿。大奶奶才分下来地。如果不合适还能拿去改改。”她才放下帘子就给拉了过去。秋桑拿出自己刚做地改良版袜子得意地道:“嬷嬷你瞧我做地。好用极了!”

    孙嬷嬷试了试。果然方便:“这却是怪事了。不用带子倒是好很多。走路都方便了。难为你想出来。”秋桑地脸色古怪起来:“不是我想地。是姑娘吩咐我做地。”孙嬷嬷惊奇地看着何苏沉。口里问道:“姑娘可是聪明了。怎么就想到这里?”

    何苏沉暗道不好。我怎么说?说是穿惯了现代版地。觉得你这古代版地忒麻烦?这不白痴吗?!她支支吾吾一阵。好在孙嬷嬷也没怎么细问。兴致勃勃地就坐下让秋桑帮着做了好几双让厮给何苏释送去。又给唐母房里送了。唐母也觉得方便。没过几天。府内上上下下都知道怎么改造袜子了。

    还好这不是起眼地东西。大家不过夸夸姑娘聪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心灵手巧会孝顺也就过了。只有何苏释休息日回家之后很是关切地问起妹妹是怎么想到地。弄得何苏沉编理由都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