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新年(第1/2页)  宋行之活在徽宗年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节俗称“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汉武帝太元初年定夏历(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这一天称为新年,便一直延续下来。看说首发推荐去眼快看书

    苏杭等地的习俗,年节从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不过毕竟不是北方,所以对腊月初八不甚重视。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除夕夜,苏沉等这日子已久,看桌上色香味俱全的一桌菜垂涎三尺。厨房的主厨本是苏州人,少年时曾随师父在宁波,绍兴等地学徒,那一手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和宁氏鳝丝做得无比地道,外又附上油焖春笋,清汤越鸡,冰糖甲鱼,蜜汁火方等等,满满一桌子。

    苏沉的大伯三伯同男嗣祭祀完毕,入席开席。几个孩另至一席,各自有丫鬟伺候吃饭,苏沉正吃得胃口大开,忽的炮仗声大响,大伯何子安急命厮去贴无事对。几个厮急匆匆拿上春联跑出去。

    何苏沉现对联上空空一片,干干净净的一字俱无,于是声永娇,永娇笑答:“爹爹曾说过,我们苏杭风俗,除夕都贴无字对,取其一年无事之意,贴上无字对,便可一年无事,大平安,安享荣华。”

    还有这种说法?!领教了……

    饭毕,苏沉还犹自眼光着在那盘龙井虾仁之上,吃得意犹未尽,可孙嬷嬷却不让她再吃,说是饭只七分饱,多了伤身。唐母见几个孩坐不住,于是许了儿子带他们出去看热闹。剩下几个女娃娃嘟着嘴也要去,被留了下来,张氏道:“女孩子家家的,才几岁呢?过两年再去,乖。”

    这一连十几天,苏州城内喧哗热闹,好玩得不得了。何苏释回来向妹妹说起街上的情况,只恨不得再去一趟。

    转眼到了元宵,饭后下人端上甜品,张氏道:“这是这些日子兴起的‘浮元子’,媳妇怕家里吃不惯,只吩咐做了芝麻,豆沙,核桃仁和枣泥馅的,母亲尝尝如何?”

    唐母试了,道:“味道还好,软软糯糯的,我们老人家喜欢,你们却不一定了。”

    苏沉也试了试,咦,这不就是汤圆吗?弄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奶奶。我们想去院子里玩。”永娇含着口汤圆。含糊不清道。

    “这日子。冷冰冰地。院子里有什么好玩?”唐母不解。元柔怯生生地道:“府对门地那家今晚放最精巧地烟火。听说是请蜀中地老师傅特特做地。寻常日子都看不到呢。”

    元宵中有放烟花地习惯。这却是不奇。特别是这苏州城内。家家元宵夜有余钱地人都会放烟花炮竹。

    何苏沉早听丫头们聊天时说过。对门地崔姓宅邸。乃是兵部侍郎告老后地居所。这崔老侍郎膝下只有两子。长子名为崔文崎。字柳长。与城东地刘枕希。杭州地景枝岳。希柳巷地张竟井合称吴中四大才子。都是少年科场得意。家世良好。前途似锦之辈。

    崔文崎善绘画。犹工山水、仕女。自号六如居士。所谓六如。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自云富贵功名。都如梦幻泡影露电此六样东西一样。转瞬即逝。一切如空。人生在世。不若远离官场。好好做自己地富贵自在人。他家本富贵。父母早死。家中只有一祖母一弟弟。更是无人看管。逼做事业。于是他无比畅意地做自己地富贵闲人。又因得其丹青书法极佳。却流传极少。所以画作价值千金。又往往有价无市。

    崔文崎最孝顺祖母。而他祖母性喜热闹。他为了讨祖母开心。专门遣人从蜀地花高价钱雇来了一位世代做烟火地匠人。元宵这日在他家后园地广场上施放烟火。消息传开。苏州城内轰动无比。人人挤到广场上看烟火。

    何府虽然也买了许多烟火,但都是寻常之物,哪比得上顶尖工匠特地制作的。孩们虽在府中不出去,但有丫头厮们在,消息却是灵通的,这日便巴巴的要去看烟火。唐母听得,也来了兴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