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初明(第1/2页)  宋行之活在徽宗年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何苏释笔记里所写的,这个世界实在是非常错乱,许多历史名人十分离奇的跑到了不正常的时间段去,并且他们做出了不符历史的事。追说哪里快去眼快

    最简单的是引起何苏沉惊疑的陆游,他本来是南宋人,却跑到了唐末,而且所经历的事和何苏沉了解的陆游相差不远;再来是武则天,这位女皇不仅成功创立了周朝,而且立太平公主为嗣,两个女人统治时间长达九十多年,最后被韬光养晦的李隆基推翻。

    还有魏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不仅融合了历史上的民族,还诡异的参杂了一些西洋人和中东人,野史记载他们肤色“或惨白或炭黑,浑不似常人”;再有就是现任的徽宗,本来何苏沉以为虽然他还在朝,无法弄到许多的记载,但实际情况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何苏释整整用了三十多页纸来记载徽宗年间的事,最迟的大事例是去年。

    这位穿越者手伸得极其之长,他不但派遣使者往西域而去,与东南亚国家往来贸易,还安排船队下西洋,其规模巨大,世所罕见,仅大型宝船就有百十余艘,官兵六万多人,自随行的商人不下千人——何苏沉的父亲何子远竟然也是参与组织者之一。

    船队在一路上售出茶叶,瓷器,丝绸,工艺品等等,带回了玉米、甘薯、香料、珠宝、黄金等物,还被一路上不断减员——不是患病死去或其他原因,而是那些国家或地区害怕宋朝不再派遣商船到自己地方,强烈要求留下些人“作人质”,以确保会再有商船前来。领头的宦官见状,干脆让留下的人建起了使馆,特封作驻地大使。

    徽宗文武并重,且喜欢任用阉党,不论是设计宫殿,管理皇家内库,派遣商队下西洋,领头的都是阉党。据说文武臣都曾经诘问,认为这有损大宋国威,徽宗掷地有声的丢下几句话,驳得那位二位面红耳赤,连说万死。

    何苏释记载下了这几句话,如下——是谁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阉党!是谁明了造纸术,传承我华夏文明?阉党!是谁经略幽燕,大破西夏?阉党!是谁扬帆远航,扬国威于万里之外?还是阉党!!——你若能做到其中之一,我便让你作宰又如何?

    何苏沉还在后面不起眼的某处现了疑是何苏释的对这几句话的批言:似曾相识——已被抹去,但对着阳光下看,还能勉强辨认出来。

    鉴于何苏沉历史极为白痴,可以肯定这个世界上绝对还有很多不符合历史但她却没办法现的东西。

    她只顾着看书,却浑然没有觉何苏释时不时用探究的眼神看自己。因为有点奇怪,她指着:“哥,明明皇上新诏是在抬高商人地位,为什么又要加收商品流通的赋税?”

    何苏释挑了挑眉:“为何不?有什么冲突吗?”何苏沉点点头:“既是看到商品流通的重要性,要提高商人地位,那就应该减免赋税才是,而且对于精明的商人来说,虚名不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是比不上实利的。”

    何苏释放下手中地笔:“妹妹这话有些道理。但却片面了。从古至今。士农工商。商人都是陪坐末席地位低下地。商人逐利。当买卖做大时赚地钱是一般百姓想都无法想地。即使是一般地商贩过地也比种田地农民们好。在这样地情况下。对商人地位地贬低就成了平衡商人数量地可行性办法。”

    他说着话。把坐着地椅子往何苏沉地方向移了移:“前朝时商人即使有钱买。仍然被刑律规定不能穿绸缎。不能在有士子出现地宴席上入座。其地位之低下是现在地人无法理解地。那时农民便能安心种植。不去想其他地。但到了今朝。商人地位大大提高。如果再不收以重税。谁还愿意守着自己只能填饱肚子地田地耕种。却不去从商?”

    何苏沉倾耳听着。又道:“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从商地天分地。再说农户世代种田。应该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地本业。从来平民习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