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奔走(第1/2页)  抢救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二弟?”五郎和六郎都有点惊讶,五郎开口问道:“病很急吗?”

    “很急,非国手,不可治。”

    六郎行礼道:“既然如此,那去了王府,要了王家家书后,我便携家书出发,日夜兼程,必定将书信送给王焘先生。”

    “好,到时候,我去给你讨一面敕走马银牌。”

    “多谢公主!”六郎施了一礼。

    这敕走马银牌可不容易得,唐代驿舍,驿馆发达,六郎要日夜兼程,通过驿站自然是最好的办法,而凡须乘坐驿站车马、船舟和住宿驿舍者,统称驿使。

    驿使发遣均要在中央门下省或地方留守及诸军州处领取符券。

    唐之符券共分四种:即纸券、角符、传符和银牌。

    纸券、角符以纸为之;传符形似龙身,以铜制作;银牌阔二点五寸,长五寸,其上隶书五字:“敕走马银牌”。

    驿使持此符券交付有司查验签署后,方可通行。

    据《唐六典》卷五《尚书兵部驾部员外郎》记载,开元年间,每三十里设置一驿,全国共有馆驿一千六百四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水陆相兼者八十六所。

    如果在地势险要及须依附水草的地方,则不必以三十里为限。

    即以每三十里置一驿推算,全国驿道的长度可达近五万里。

    其实,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唐王朝修建在边地和偏僻之地的驿路以及后来新修的馆驿。

    如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就曾于突厥以北、回纥以南开辟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六驿,”以通北荒”;安史之乱后,唐宪宗和唐宣宗时期都先后修文川谷路和自夏州至丰州分别置八驿和十一驿等。

    由此可知,有唐一朝的驿道之广,驿站之多,军事交通之发达。

    因此,李梦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要讨一面银牌给六郎,好让他利用驿站赶路。

    损公肥私?这算不上,这天下,乃是李唐天下,这种行为,充其量算是家族企业里面得宠的女儿,吩咐下面的员工办点事情罢了,又算得上什么呢?

    于是,李梦祈摆驾王府,五郎,六郎,带着十个奴婢,内着皮甲,腰配刀剑,来到了王府之外。

    王焘长子,听到是万春公主驾到,立刻迎了出来。

    王修诚今年已有五十多岁,在太学任职,他行礼道:“拜见万春公主,公主今日大驾光临,有何事吗?若有事,下臣必竭尽全力。”

    李梦祈点了点头,回礼道:“王先生好,今日万春来此,确有要事,我郎君如今在神武军中任职,他有一位朋友,娘子病重,非得先生之父出马不可。”

    “等等,你说是哪里?”王修诚有点懵:“家父如今在大宁,神武军,好像在陇右吧?”

    “不错。”六郎开口说道:“神武军在石堡城,离大宁郡一两千里。”

    王修诚嘴角抽搐,道:“家父今年高寿八十,一两千里……”

    王焘可是八十岁了,让他横跨千里去救人?若不是今天来的是万春公主李梦祈,别说救人,王修诚现在已经喊人出来打人了。

    李梦祈听到这话,脸上也露出了难色,她也不知道王焘都八十岁了啊,让一个八十老者,去千里之外救一个人,确实是太为难人了。

    于是,众人都沉默了,气氛顿时尴尬了起来。

    李梦祈想了想,道:“也罢,既然如此,那我写给王老一封信,陈述事情原委,再看王老去不去吧。”

    王修诚听到这话,眉头一皱,为人子女者,怎会希望自己父母劳累奔波?八十了啊!

    王修诚实在是无语至极,要不是今天是公主来了,他现在就冷脸让他们滚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