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5章 勇往直前的人们(第1/4页)  女亲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了五月中旬的时候,事情似乎有了转机,日本国内的刺杀活动忽然变的频繁起来,看起来,似乎是德川家族和保皇派在进行仇杀,双方失踪或死亡的人数都在增加,而他们之间的械斗也几乎成了东京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明治天皇觉得自己要崩溃了,怎么也不明白,好容易安抚下来的德川家族,为何突然向他们发难,最要命的是,到底是谁,是谁不听他和内阁的命令,向德川家族出手?

    伊藤博文再次出山了,可是他重组的内阁,却似乎不能让明治放心,他有些心惊,不知道自己这次同意军部向台湾发起进攻是否正确,他似乎太过于低估了中国在那些西洋人心中的地位,在他看来,他们如果向中国进攻,那些西洋人应该会落井下石的,可是如今呢?

    明治的一生是极为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历史可以说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明治维新,是世界史上一大奇迹,以前他们是一个又又穷,资源贫乏的偏僻岛国,可是却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便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多方面的脱胎换骨,成为一大世界强权。这一切,都和“明治”这个年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在此之前,日本还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可以说是民不聊生,但是明治维新是相当的成功的,而明治天皇睦仁也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他所做的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

    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一八七一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一八七三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这些改革遭到了两方面的反对:一方是失意的武士,他们纠集对农业政策不满的农民多次兴行叛乱,而另一方则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他们要求实行立宪,召开议会,万事决于公论。

    于是明治天皇和他的支持者们,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于一八八五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一八八九年正式颁布宪法,一八九零年召开第一届国会。

    同年十月发布《教育敕语》。这些形成近代天皇制国家的基本法律和意识形态的支柱。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最终,日本的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一八七二年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一八八二年成立新式银行。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到二十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看起来,似乎他们的维新进行的顺风顺水,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家当少些的,的确是很容易就能做到上下一心,不像中国,家大业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是绝对的,看看从同治时期,一直到现在,反是有了改革,或是有什么新的事物出现,清政府永远都是先从自己的内问开始起讧,而出现了茅盾之后,大多数人都采取了回避,或是顺大流的做法,这也是清政府历次革新,之所以失败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说,大清朝早就烂了,烂透了。

    但是日本的有多变态,我们作为现代人,也是极为了解,并清楚的,当时的日本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大形的疯人院,而掌管疯人院的,绝对是那群疯子当中的极品了。

    他们在清廷内部发生政变的时候,趁虚而入,偷偷带走了失去依靠的溥儁母子,这让遭受过重创的天皇集团如获致宝,他们自然也是知道,溥儁是慈禧太后曾经想过要指定的下一代大清皇帝,而他的母亲,更是当今太后的亲侄女,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