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刘铭传‎ 转(第1/5页)  女亲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铭传(1八6年9月7日,道光十六年生-1八96年1月1日,光绪二十二年逝世),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在家中排行第六,因为脸上凹凸不平,被称为六麻子、刘麻子或刘六麻子。安徽合肥西乡人(今肥西县铭传乡),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位将军和大臣,是淮军重要将领,台湾省首任巡抚。

    生平

    刘铭传出生穷苦,11岁丧父,生活极为艰苦。1八岁时放弃读书,落入江湖,曾一度上山做强盗。1八56年他的母亲因为受牵连自杀。刘铭传还乡做团练。他曾一度想加入太平天国,但没有这样做,同时他一开始也反对清政府积极对抗太平天国。1八57年刘铭传拒绝当时合肥知县的求救而被捕,此后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投靠李鸿章的淮军开始加入对太平天国的战争。1八64年刘铭传所率部队攻克常州,俘虏陈坤书,被因此晋升为直隶提督。1八67年刘铭传因对捻军作战有首功,被封为一等男爵。

    刘铭传在北京做官时与其他官僚相处不和,因此他辞职或被免职还乡。他在家乡进行了一些建设工程(如:创办肥西书院等),修祖祠。

    前往台湾

    1八八4年中国与法国因越南的战争爆发,而使得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在台湾时多次击败法军登台的计划,在沪尾大捷中最终使法军放弃登台。1八八5年清廷将台湾从福建分离出来建立台湾省,刘铭传任台湾首任巡抚。到1八91年为止刘铭传在台湾设立防御措施,整理军备,同时也在台湾开发和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他督台期间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开通,台湾与福建之间的第一条电缆被铺设,此外他还建立了电报局、煤务局、铁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机构。为台湾近代化的先驱。但是刘铭传的新政并没有考虑到官吏的廉洁以及台湾本身财政负担的问题,导致台湾省财政负担大幅增加,官员贪污频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八八9年彰化就曾经因为清田赋问题而爆发公道大王施九缎的叛乱。

    1八91年刘铭传告老还乡,由邵友濂接任。1八96年底病逝于故乡。著作有《刘壮肃公奏议》、《大潜山房诗稿》。

    今日为了纪念刘铭传担任巡抚内为台湾近代化所做的贡献,许多机关以他为名,包含在台北的铭传大学。

    基隆抗登陆作战

    刘铭传认为,法军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基隆和沪尾(今淡水)两海口,故到台伊始,立即着手重新组织海岸防御:首先在基隆外海口门两山对峙之处,增筑社寮岛,仙洞山和沙湾炮台,阻遏敌舰入口。沪尾除原有沙仑旧炮台,又新筑中仑和油车口两座新炮台,填塞港道口门,阻止敌船突入。其次,由于台湾清军兵力单薄,刘铭传在全台推行团练之制,陆团在内地驻守,渔团在海上巡逻。同时,划全台为数个防区,分兵设将,各负其责。此外,在台北府设支应局,在上海设军械粮饷总局,保障后勤供应。

    八月日,法舰4艘载海军陆战队近千人抵近基隆海口,企图占领基隆及附近的煤矿。刘铭传闻报,连夜从台北府城赶往前线。5日上午八时,法国舰队发炮猛轰各岸防炮台。基隆守军奋起还击,命中法旗舰“拉加利桑尼亚”号和巡洋舰“费勒斯”号。法军因正面攻击不能奏效,改由侧面进攻,连续轰击4个时,摧毁了基隆诸炮台与火ya库。刘铭传下令大部分守军暂退至山后避炮,另一方面以水淹没基隆八斗煤井,焚毁厂房及存煤,不给法舰队补充能源之便。法海军陆战队00余人先后换乘艇登陆,占领大沙湾附近高地。

    刘铭传鉴于法舰火力猛烈,决定待登陆法军脱离舰炮火力支援后,再进行反击。6日上午,他传令诸将到大营商;议破敌之计。众人进屋时,却见他正在吃早饭,满面愁容地对身边幕僚叹息说:“我曾经以数千人破10万军,都得力于唐殿魁和刘盛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