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踌躇不安(第2/3页)  青龙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求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准备出兵事宜,一举收复东都洛阳。

    而高仙芝和封常清皆明白,现在所募新军,战斗力很弱,与河东叛军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这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需要看清现实,不作无畏牺牲,因为潼关重地不能失守,一旦失守,大唐江山将有万劫不复之危。

    函谷关一战,的确振奋了南线军民,鼓舞了士气,有不少人认为安禄山的军队不过如此。

    可高帅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十分震惊,在大敌当前,你死我活之时,还有李虎这样的将领,激战之时不施以援手,到战胜之时抢夺战果,邀功请赏,且为了掩饰还不经批准私自调防驻军,着实令人鄙弃。

    于是,着令李虎前往潼关详细叙述函谷一战的来龙去脉。李虎得知将令之后,快马加鞭前往潼关。一入行营,便见潼关行营总管,高帅立于堂上,封帅已被削职在一旁以布衣身份旁听。

    高大帅见李虎进入,道:“中郎将一路辛苦,函谷关一战,战果斐然,着实给叛军还以颜色。”

    “哪里!哪里!卑职此等功,不足挂齿。尽些臣子的本分罢了。将早就耳闻高帅、封帅在安西所建功业,那才是大功绩。”

    ……

    此时在一旁布衣之身、跛着脚的封帅在一旁厉声道:“闲话少叙,此次叛军在函谷关受此大辱,岂能善罢甘休,必会纠集人马再次来袭,中郎将可有好的对策?”

    李虎见封常清已被削职,一介布衣,还这般蛮横,心中很是不爽,且洛阳一战,损兵折将,皇上饶你不死,还在老子面前耍威风,正欲发作。可转念一想,函谷关之战,自己的确是捡了个便宜,利用自己和总管、监军的关系捞来这份功劳,在天子面前露了露脸。思忖之后道:“回禀封帅,鄙人认为,叛军不过一群草寇,乱我大唐,不足为惧,我等应主动杀出关去,将这些乱臣贼子砍于马下,让他们也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此时堂上的行营总管轻咳了几声,高仙芝则紧锁眉头不做声。

    封常清只是暗自笑了,轻轻问道:“如此说来,中郎将不愧为皇族之后,英勇敢当。可据我所知,叛军攻关之时,中郎将正在青龙镇与貊炙店的妇人举杯饮酒。函谷关守卫纳兰校尉拼死抵抗之时,你见叛军势大,不仅下令让驻于关后五百军士不伸出援手,还下令撤回潼关。哪知,纳兰校尉守关早已准备了滚木和火油,将叛军烧于关下。你得知消息后,马上杀了回马枪,带领将士冲上关楼,抢夺战功。中郎将,是不是这样啊?”

    此时,李虎听了哪里有羞愧之心,冲着封常清便骂道:“你一被削职的布衣,封跛子,敢来指责本将?函谷关一战,就是本将亲自指挥,纳兰那校尉能掀起这般本事?你莫不是眼红我打了胜仗,衬托了你的东都之败。”

    封常清哪里受得了这般侮辱,大喝道:“本帅今天就要杀了你这期上瞒下的家伙。”欲抽出横刀劈向李虎,李虎也抽出横刀一搁,叫嚣道:“封跛子,你一介布衣敢杀我,本将先杀了你再说。”

    此时,只听高仙芝大喊一声:“都住手!大敌当前,现在起什么内讧。”说完,给封常清递了一个眼色,封帅虽气不过,但也无奈。只好收了横刀,怒气冲冲的往帐后走去。

    高仙芝也深知李虎是皇族贵戚,现在正当红,成了皇上眼前惦记的人,最好不要惹。这些人盘根错节,在后随意奏上一本,都很麻烦。皇上几次诏书要求他们出兵洛阳,收复东京。而他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不出兵是抗旨,出兵带着这些市井子弟,与兵锋正盛的叛军对垒几乎没有胜算。只有稳守潼关,加紧练兵,待敌疲惫之后,再一鼓作气,东出潼关收复洛阳,与朔方军形成掎角之势,叛军必败。

    可是皇上不这么想,他想的也许是他的面子,辉煌无比的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