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6.告别学生时代,走向人生新舞台(第1/4页)  河东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6告别时代,走向人生新舞台

    从阿良到教育局报道那天起,他内心里就明确了一件事:这辈子他的时代结束了,他的身份也发生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由被老师的转变成了的老师。今后他的新的身份转换成了具有无上光荣和崇高地位的人民教师了。

    以前他是,处处被老师管着,如今他是老师,要处处管着了,这对阿良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和考验。真是人生风水轮流转,他年秀才成帝王。殊不知,这角色转换后,阿良也吃了许多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苦头。使得原本不善于与人争斗的他,后来成为了敢于和许多不公平作斗争的捍卫良知的教育者。岁月的消磨,让他开始体味到了时代难以体味到的来自于社会现实中的坎坷和磨难。

    对于长三角地区的江阴来说,它紧邻长江,依江建城,这也是南方特有的城市建筑特点,一是便于取水,二是便于通航。尤其江阴依傍的是涛涛长江,就更是突出了它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过长江,江阴可以实现江海联运,这更加造就了江阴在长三角改革开放中天然地成为了地区发展的排头兵。良港加地利,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而在江阴如雷贯耳的,还有当时阿良听人们说的华夏第一村----华西村。

    阿良坐上开往江阴的中巴车,一路遥想,大约不到两个小时,他来到了江阴市教育局,按照他走时工作人员的安排,他和教育局里的人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等着具体安排的学校来接人。

    对于那年阿良他们这批来到江阴的新教师来说,他初来乍到,对这里所看到的一切都倍觉新鲜。那年整个江阴市大概引进了三百多个外地师范类毕业生。可以说是广纳贤才,凡是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那年只要考核合格,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为了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缓解日益严重的教师短缺矛盾,江阴市教育局在加大师资引入上做了很大的文章,其引进新教师的力度在全国来说也是空前的。可见,当时江阴市教育改革之路也是走在了全国发达省份的前列。

    新教师的加盟,让江阴市的教师结构出现了师资结构年轻化以及师资力量更加优化的好局面。通过这些新教师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后来整个江阴市城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那一年,就是阿良毕业的年份,在历史上被记作了1993年。那年来江阴的新教师在他们工作的学校里被习惯性地称为“”。用人家民主党的党名,作为他们九三年来到江阴的那批教师的特称。

    阿良在教育局呆了没过多久,就从下边一个乡镇中学来了一位中年教师,作为迎接新人的,他找了一辆汽车,把阿良和他的行李一道从教育局接到了学校给他安排的宿舍中。等东西都放上汽车后,阿良长出了一口气,终于自己有个落脚点了。

    阿良在来的路上,仔细打量了来接他的这位中年教师,他看上去非常精干,而且言谈也很有水平。阿良通过这位老师的自我介绍,得知他姓王,在学校里教初中语文,现在在学校负责校办厂的工作。他是受学校老校长之托,来接阿良到校的。

    通过王老师略微有些铜红的皮肤,阿良猜测,他应该是个性格比较刚毅的人。没有和太阳很好地打过交道的人,皮肤不会是这么个黑中透红的颜色。大多数出自基层的老师,都是久经磨练战天斗地的佼佼者。王老师四十多岁,眼睛挺大,但非常有神。王老师很健谈,从一见到阿良开始,就问长问短,而且把学校里的大致情况也和阿良做了个简要的介绍。这让阿良很感动,也对王老师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

    王老师特意和阿良介绍了有关江阴的一些概况,其中最让阿良映像深刻的就是有关江阴地方精神的描述: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也许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了江阴在改革开放中成为乡村经济发展领头羊,乡镇企业大发展,成为苏南经济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