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 上映和选角(第1/5页)  我的华娱时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贺岁片hsuifils最早起源并流行于港城。

    从0世纪八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港城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

    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内容上也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知名明星扮演。

    这些影片上映后不但取得很好的票房佳绩,而且口碑也不俗,影视公司老板一看,这是个很好的商机呀,因此加大贺岁片的生产和范围,不再只局限于喜剧这一类影片。

    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档期,贺岁档。

    内地贺岁片、贺岁档的出现就比较晚一些了,1995年岁末,成龍大哥的红番区做为第一部“贺岁片”被正式引进内地。

    红番区最终取得了八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这让一直以来票房低迷的内地电影市场为之一振。人们在缴了八000万元学费后,学到了一个新名词———“贺岁片”。

    接着1996年、1997年,成龍借着红番区的成功,在内地接连推出了白金龙、义胆厨星两部贺岁片,也频频得手。

    这给内地电影人极大的启示,由此内地电影人开始关注贺岁片的独特魅力。

    而真正开启内地电影市场贺岁片、贺岁档的是导演冯晓刚。

    1997年底,第一部内地电影人独立摄制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亮相京城,导演:冯晓刚,演员:葛|优、英|达、刘|蓓、何|冰以及冯晓刚本人。“好梦一日游”架起了现实与梦想的桥梁,也为电影人指明一条康庄大道,最终全国票房取得600万元人民币。

    甲方乙方成功了,其实他最大个贡献不在票房,而是它从投资开始,就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运作。它有着同时期国产电影所没有的浓郁商业化元素:观众喜欢的明星、简单的故事、皆大欢喜的内容和大团圆的结局。

    贺岁片的成功,让导演们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观众最愿意走进电影远的时间。

    这也就是贺岁档。

    因此199八年内地贺岁片市场迎来了“大红火”。陈佩撕、温兆轮主演的好汉三个半,冯攻主演的没事偷着乐、赵笨山主演的男妇女主任等十余部贺岁影片都加入角逐。

    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对手是冯晓刚的第二部贺岁片不见不散。

    不见不散是冯晓刚的第二部贺岁片,也是他的立身之作、代表作。虽然去年甲方乙方成功了,但大部分人并不能肯定冯晓刚可以接连成功,要是去年是运气呢。

    冯晓刚自己也明白自己在电影领域基础太差,所以他必须保证不见不散取得成功,这样自己才算在电影圈立足。

    为此他几易其稿,不惜赴美怕摄。

    不见不散这部影片人物性格鲜明,葛|优和徐|帆的演出效果良好,喜剧手法独特,表现的主题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受到了好评。

    不见不散是一部深情喜剧风格的爱情故事片,它不同于甲方乙方的那种讽刺调侃,而是将喜剧因素加入到爱情故事中,故事中无论是主人公所处的尴尬境遇,还是对于善良和真情的渴望,都会引起人们心灵间的共鸣。

    当然结局是喜人的,不见不散于199八年1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共收获400万的全国票房,为当年票房冠军。

    但这一世不见不散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明天惊涛骇浪就要上映了。

    惊涛骇浪因为提前举办过看片会,当时虽然主要是给制片厂和各大发行方看,但全国也就三十家发行方,整个放映厅不能空着吧,所以b1厂也请了一些关系好的影评人、记者之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