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北魏灭亡,北周建立(第1/2页)  这样的隋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爆发,农民起义开始兴起。

    朝廷派了尔朱荣前去镇压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要说尔朱荣这个人镇压农民起义还是可以的,但若是要他出将入相,治理国家,那是万万不行的,不是谁都能当的了权臣的。

    但尔朱荣因为平叛的功劳太大,至此不断高升,随之权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北魏末年的统治已经很腐朽,国力也越来越衰落了,从而导致了皇权的下移。

    北魏的权力逐渐掌控在尔朱荣的手中。

    此时从起义的叛军中归降北魏的,以高欢和宇文泰为首的两股势力开始迅速崛起并逐渐发展成为最强大的两支队伍,而这两支队伍成了北魏的军事主导力量。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高欢和宇文泰这两股力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和。谁也不服谁,因此矛盾愈演愈烈,不断激化。

    最后大家干脆分道扬镳吧!

    公元532年,高欢立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

    而元修却对高欢掌握了实权感到非常不满,用今天的话来说,元修这个人太不识抬举了,不知识时务。

    公元534年,元修跑去长安投靠了宇文泰,却没有考虑到宇文泰对他的感觉如何就冒然的去投奔,只有一种结果,那便是死。

    元修走了以后,高欢也没闲着,马上就又新立了元善见当皇帝,并将都城迁往邺城(河北临潼)。

    这只能说明元修真的很不重要,甚至说,元修的离开对高欢而言是件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至少可以找一个完全听话的人,省的麻烦了。

    对于这一政权,史称东魏,而元善见是为东魏孝静帝。

    说完了高欢,我们再去看看宇文泰这边发展的怎么样了。

    对于元修的到来宇文泰显然是不够欢迎的,因为从公元534到535年,不过1年的时间,宇文泰就对元修下手,将他毒死了。

    可见元修这人太失败了,对自己毫无自知之明,也无识人之明,还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落得这么个下场,也算他应得的,不冤,是他自己把自己蠢死的。

    元修死后,宇文泰便立了南阳王元宝矩为皇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对于这一政权史称西魏,元宝矩是为西魏文帝。

    自此,北魏正式分裂成东西两魏。

    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高洋是为北齐文宣帝。关于高氏政权我就不多说了,重点说的是宇文氏。

    公元577年,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在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的拥护下废除了西魏恭帝元廓(元宝矩的儿子)的帝位,夺取了西魏政权,自立为皇帝,建立北周政权。宇文觉是为北周孝闵帝,追封其父宇文泰为北周文帝,自此,北魏彻底灭亡了,两个新的政权应运而生。

    此时的宇文觉虽已成功篡位,成为北周的开国皇帝。可他还只不过是个15岁还未成年的孩子,真正的实权其实是掌握在他的堂兄宇文护的手中。

    可宇文觉虽然只是个孩子,但心智还是很成熟的,毕竟身体里流的是宇文泰的血,骨子里自然也有他老爸的一些气概。比如特别喜欢权利,只想摆布别人,不想被别人摆布。

    宇文觉自然也有着一份对权力的痴迷与渴望,所以他要夺权,他要把宇文护的权力收回到自己的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干掉宇文护。帝王之家没有太多的亲情可言,只有对权力欲望的角逐。

    此时的宇文觉就是这样想的,欲望开始在他幼小又深沉的心中燃燃升起。

    公元557年4月,宇文觉的“夺权”计划由思考进入了谋化中。他暗中联络李植、孙恒、乙弗凤等朝中大臣,准备借着宴请公卿的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