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十八、包饺子(第2/3页)  新汉书太史信列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直按兵不动正是因为他要亲自出面去鼓动这两股土匪不断袭扰鲜卑巡逻部队。当得知自己的任务时,两个匪首都迟疑了,他们很清楚手下人的实力,平时偶尔打鲜卑巡逻兵闷棍还行,但要全力牵制整个鲜卑巡逻队,这难度实在是高了点。此时全戎展示出他高超的谈判技巧(说白了还是威逼利诱):先是晓以大义(抗击鲜卑人是每个血性男儿的责任),随后诱之以利(事成之后拓跋力的商队随你堵截),当然还伴有“全戎式威压”(上方多次下令剿灭土匪,都是我反复周旋)。在胡萝卜与大棒面前,匪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不再计较自己的伤亡,努力与鲜卑巡逻兵纠缠,让他们自顾不及,没能察觉全戎率军进击的情况。

    解决了后顾之忧,全戎显示出惯有的效率,他根据事先得到的情报,由步兵殿后,率领骑兵昼夜急进三百里,连续击破三个鲜卑军营,消灭并俘虏三千余人,不曾走脱一人,自身损失可以忽略。这“不曾走脱一人”并非夸张,而是写实,这帮鲜卑人并无一人逃脱。然而全戎得到这样的战报后,并无高兴,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鲜卑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平时警惕性极高,这三个鲜卑军营在突袭之下,即使仓促应战,至少也要逃走若干人,怎么会一个个如梦初醒愣在原地?他连夜审问战俘,获知了缘由:拓跋力等人做梦也想不到汉军居然敢主动进攻,在汉军磨刀霍霍的同时,拓跋力调兵遣将准备进攻朔方,被全戎消灭的这三千人正是先导部队,看到全戎的骑兵,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鲜卑友军。全戎又问了问具体的情况,得知这三千人是鲜卑呼延部的人,上次呼延烈在朔方吃了大败仗,不仅被剥夺全部战利品,自己的的领地也被分了一半给宇文部和独孤部,呼延烈本人还吃了二十军棍。而这次,拓跋力更是指明要呼延烈派兵充当第一批炮灰——有攻城经历的人都知道,第一批攻击城池的人往往很少能活到胜利到来。这三千人精神状态不佳再加上敌我不分,这才被全戎包了饺子。

    在战报及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全戎都直接说他将这三千鲜卑士兵包了饺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连宇文林青、尉迟壮等鲜卑王子也能看明白,然而鲜卑士卒普遍文化水平很低,许多人连自己的鲜卑文名字都不会写,更别说汉语。等到黑田云子费尽心机搞到一份全戎的战报并翻译成鲜卑文,大批鲜卑中下级军人对此事的理解竟然是“全戎将这三千人杀了之后用来包饺子”——要不怎么解释全戎在没有粮草补给的情况下连续作战?别说全戎本人,连拓跋糠都觉得这些士兵太蠢了。

    现在全戎有两个选择,继续北进的话,有可能后路被断,而且放任鲜卑军攻打朔方也不妥当;留在原地就要与即将到来的鲜卑军死磕,而全戎带领的轻装部队并不适合与鲜卑人拼消耗。俘虏只是给出了后续部队到来的大体日期,对于人数、指挥官等一概不知。正在全戎进退两难之际,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

    匆匆而来的骑士飞身下马,摘下脸上的金属面具,露出黝黑坚毅的面庞,他的汗水洒在脚下,激点尘土:“全将军,步军正全力赶来,再过一天就能到。”

    全戎点点头:“辛苦了,曹将军,你去安歇吧。”

    来者正是曹弘扬。全戎主管朔方后,对当地驻军严加操练,专门安排曹弘扬锻炼士卒的体力和忍耐力,他的步兵能够连续强行军几天几夜。正因如此,全戎的步军才不至于被骑兵甩得太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作用。

    三天之后,当乌洛兰部的王子乌洛兰米黑率军来到预定的集结地,眼前的景象十分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乌合之众”:士兵在营区或坐或立,战马随意地吃着地上的草,前来迎接的低级军官连军装都不太干净。乌洛兰米黑皱了一下眉头:之前的呼延部兵强马壮,虽然比不上拓跋部和宇文部等,但也是鲜卑军中的劲旅,不就是受了大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