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第五节(第1/3页)  定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色笼罩京师,乾清宫内灯火通明。新皇帝朱允炆还是一身素衣,正在与徐辉祖商议国事。朱允炆指着龙案上的一本奏折:“你看看,这是四川岳池教谕程济的奏疏,简直荒唐,说他自己能算知天命测未来,言北方兵起,期在明年,真是无端妄言。”徐辉祖乘机鼓动朱允炆:“皇上,此人奏疏虽然荒谬了点,但是燕王也是不得不防的。”朱允炆有些不满:“那也不能容忍这样煽风点火之人,尤其是朝廷命官,王钺。”王钺应声道:“奴才在。”朱允炆道:“传旨将程济关起来,到了明年如果证明他说对了,就放了他;如果他说错了,就是妖言惑众,欺君罔上,杀了他。”“是。”

    徐辉祖继续坚持:“皇上,削藩已经一年了,是必须对燕王下手了。”朱允炆还有些迟疑:“自太祖平定天下,战火熄灭,如果削藩燕王不成,朕深恐刀兵四起,大明朝四分五裂啊!”徐辉祖道:“燕王的三个儿子在我们手上,不怕他反。再说燕王久蓄异志,今他的儿子都来了,是天赐良机,陛下或许可以除之,尤其是朱高煦为人凶悍,将来必为朝廷大患,不是反皇帝就会反父亲。”朱允炆连忙摆手:“不能,他们都是朕的堂兄弟,如何下手,留在京师,严加管束,让他们跟诸王子弟一起读书,也好搪塞燕王。”徐辉祖劝阻不成,只能作罢:“是。”

    朱允炆见徐辉祖有些丧气,又接着说:“日前刘璟回来,禀告说燕王有异志,但是还没有到要造反的地步,朕决定再派人去探查,要充分了解燕王的情况,如果真的燕王有谋反的念头,再动手不迟。”徐辉祖有些为难:“那好吧!派谁去呢?上次陈瑛就被燕王被收买了。”朱允炆道:“是,要是可靠的才行。”他反复思量人选,最后决定:“就派刑部尚书暴昭作为采访使,去北平调查燕王朱棣。”徐辉祖表示赞同:“暴大人机敏可靠,是合适人选。另外军务也应该一起调整,提放燕王谋反。”朱允炆道:“那就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密旨伺察燕府动止。茹瑺诏回,还任兵部尚书。”“末将立刻去办。”

    朝廷的调兵遣将,进一步激化了与燕王朱棣的矛盾,逼迫朱棣一步步走向反面。面对朝廷的各项制约北平府的军事调遣,燕王朱棣和道衍和尚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建文帝在即位之前所接触的只有这几位学士。所以他上台依靠的还是这些人。虽然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三人都是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但是对政治满怀儒家式的理想,改革都在背离太祖皇帝的安排。现在权力实际由文官所操纵,武将不满,文武官员一度对立,朝廷也已经没有多少武将可用,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朱棣对局势看得明白:“现在皇侄命宋忠屯开平,徐凯练兵临清,调兵屯彰德、顺德,都是为了防范本王。”道衍同意道:“军队被调遣,就是朝廷准备动手的信号了,齐泰是兵部尚书,他的借口是说北元残余势力南下,要调兵去抵抗。”朱棣道:“连本王燕王府的护卫也都调出去了,尤其当初跟随本王第一次北征立功的蒙古骑兵指挥观童,还被调到了南京。”道衍道:“这是在想办法削弱殿下的势力。”

    朱棣不再想当下局势,关心起另一件事:“你上次说的地下工程,进展如何?”道衍回答:“已经按部就班,可以使用了,三保在盯着,非常隐秘,就是查也难以找到证据。”朱棣道:“嗯,要做到及其隐蔽,万无一失。”道衍进一步说:“是,招兵买马,打造兵器都已经在进行,贫僧招募了一批算命占卜,在街头散播消息。”朱棣大受鼓舞:“好,决战马上要开始了。”

    数天后,大明殿内,道衍向朱棣报告:“殿下,张昺到任北平布政使,却迟迟未来燕王府拜见。”朱棣答:“无妨,本王不拘小节,由他去吧!这就说明,他是地地道道皇上的人。”道衍继续报告:“自从张昺到任以来,府外多了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