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舌战五(第1/2页)  穿越之群雄逐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冯延巳虽然哭泣着,耳朵却没闲着,听到赵普的回话,心中大惊,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字一句都冲撞着他的内心。他心中暗忖,“自己却是严重低估了赵普想辅助皇帝一统天下,进而成为一代贤相的决心!他字字珠玑,将自己的论点毫不留情的撕得粉碎!如不出所料,皇帝定会以此做文章!”,冯延巳开动脑筋赶紧想着对策!

    果不其然,赵匡胤听到赵普的陈奏,龙颜大悦,倒不是因为他完全同意赵普的论断,而是欣慰于赵普坚韧的性格,笑嘻嘻地说,“赵相之言,言之有理啊!确实,如果大唐国主肯舍弃国主地位,如朝称臣,那样才能说宋唐一体,如今局面,算不得一体,我大宋确实没有十分的理由帮助贵国!冯相,依赵相所言,你认为可行否?”赵匡胤如此询问,倒不是因为其是“墙头草,两边倒”,只是赵普既然说到,试探一下,也无伤大雅!其实,他内心深处,早已将天下国民都视为自己的国民,他坚信博爱可以爱人,更会被人爱!生逢乱世,民心所向才是王道!

    冯延巳一时间真的吃不准皇帝意欲何为,但既然问起,就必须回奏,要不然,会让他们看轻,“咳咳,陛下,我朝小国自难比大宋强盛,所以才会奉宋正硕,归附大宋,愿与大宋同心同德,肝胆相照!但如果大宋执意覆尚我大唐,大唐如今还有二十余州,陆军三十余万、水军二十余万、战船三千余艘,且都誓死效忠国主,咳咳,即便最后被大宋击败,也是实力使然,绝不是我朝军士缺乏勇气……”冯延巳心中气愤难平,越讲越激动,竟然咳嗽不止,无奈只能暂停回禀!

    赵匡胤静静地听着,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表示;倒是赵普,几次想要插话,都被赵匡胤默默阻止了,其实,赵普想要说什么,赵匡胤心知肚明,但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帝王,其必然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气吞山河的胸襟、义薄云天的勇气、爱民如子的情怀!

    而这些恰恰是赵普所不具备的,他的心思仅限于为大宋谋利益,其他非大宋之地,无论是附属国、盟约国,都不可与本国一视同仁,毕竟,这些国家只是利益为先,毫无责任担当,强大之时,均是纳贡称臣、巴结逢迎;一旦有了危机,便是树倒猢狲、落井下石,所以,在他的字典里,对于那些附属国、盟约国,均是缓兵之计,时机一旦成熟,必出兵灭之!

    冯延巳歇息片刻,缓缓心神,继续陈奏:“陛下,如大动干戈,老臣真替陛下忧心,大宋初立,根基未稳,各方诸侯蠢蠢欲动,此时,若此时兵出大唐,陛下有多大的胜算呢?即便是必胜、速胜,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素有野心的节度使,比如李筠、李重进之流,会不会趁机反宋?!陛下,我国主既已奉宋正朔,使用建隆年号,就言出必践,如今正举全国之力,征集朝贡即是证明!如果陛下执意,老臣随即告退,大唐整军备战,誓死捍卫国家,直至最后一兵一卒!”冯延巳虽已极度疲惫,但牵涉到国家大事,却依旧是神采奕奕,他笃定赵匡胤必不会选择赵普的路线,因为此时的大宋,正值多事之秋!

    赵匡胤听到冯延巳说出二李名号,颇为惊讶,但随后否定了冯延巳知晓此事的可能性,转为佩服冯延巳识人之能,微微一笑,缓解一下内心的惊讶与尴尬,言道,“朕只是打个比方,冯相不必太过认真!”赵匡胤其实心中已有主意,到也不仅仅是因为二李反叛,更多的还是出自他内心深处的人道主义关怀,以及他一直坚持“民心所向”的理念!

    冯延巳听到赵匡胤的话,心下顿时平静了很多,终于决定祭出最后的杀手锏,“陛下,老臣没有心情用国运开玩笑,老臣还有一事,足以证明我主忠诚!”冯延巳眼见时机成熟,决意利用二李叛乱做文章,以达到此次谈判的目的!

    赵匡胤示意他但讲无妨,冯延巳伏于地上,语气平缓,奏道:“陛下,非老臣危言耸听,此事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