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冯公真情(修改)(第1/2页)  穿越之群雄逐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面的女娃是如此好的倾听者,老翁便自顾自的诉说着,“这里是楚州郊区,曾经也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可如今,大战之后已全无繁华迹象!剩下的仅仅是断墙残垣、百业萧条、山河破碎!剩下的人也都是老弱病残,毫无生机!”老翁突然加快了语速,倾诉着令他痛心烦恼的时局。

    欧阳婵怔了一怔,“冯伯伯,国运如此,时局如此,岂是几个人可以左右的?!伯伯,安心!”欧阳婵劝慰着他,同时,脑子却时刻未曾停止思考,“显德六年,也就是公元……959年,幸甚,幸甚,一切都还来得及!“,欧阳婵心里默算着,暗自庆幸。

    老翁未察觉到欧阳婵心思,心中还是想着为她再安排一下,于是问道:”女仔,如果要过去金陵府,分陆路和水路,你打算走哪条?陆路很慢,浪费的时日要多些,还经常碰到占山为王的土匪,不过,盘缠会少一些;如果走水路,就安全多了,不过花费要高一些。“老翁为欧阳婵分析道。

    欧阳婵被老翁的真心实意感动,悠悠地言道:”伯伯,实不相瞒,婵儿囊中羞涩,哪有盘缠,我看,我还是走陆路吧,一路化缘过去,估计不是难事!伯伯不用为婵儿担心,等到了金陵,婵儿一旦稳定下来,一定回来接您过去,让您安享晚年!”欧阳婵虽然如此说,但心里可真叫个苦啊,本来是设定南京(金陵)附近,结果阴差阳错,到了楚州,既无可相助之人,又囊中羞涩,当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

    “冯伯伯,平时生火是不是都很困难?要不要,婵儿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我故意岔开话题,有些戏谑的问。

    老翁正眼都没瞧她,揶揄她道:“女仔,怎可如此取笑人,想我冯延巳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原来这些活计怎会是老朽干的?再说,要不是这腿不方便,可以远去找些干柴,怎会如此让你这女娃娃笑话!”老翁故意将声音提高了八度,以示郑重,当然,是存诙谐之心,非真的教训欧阳婵!

    欧阳婵听罢,好奇之心骤起,吟了冯延巳的成名作《谒金门风乍起》其中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后,虔诚的等待老翁的回应。

    冯延巳听到欧阳婵的吟诵,颇为惊讶,“女仔,你身在闺中,竟然知道我的“谒金门风乍起”?”其实,冯延巳的内心,还是很欢畅,毕竟,他未曾想到,他的词也可以流传如此之广。

    欧阳婵眉角上扬,颇为得意的说:”当然啊,这首词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不信您听,“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怎么样?”些许炫耀,些许讨巧!

    冯延巳自是高兴开怀,“不错不错,好久都没有人和老朽谈论这些了,可是,女仔,你不怕被人听到,被老朽株连吗?老朽,可是皇帝下旨孤立之人!”冯延巳平静地看着欧阳。

    欧阳不知南唐皇帝因何会有此旨意,可对于有三个孩子先后为国捐躯的老人,道义上来讲,显然有失公允,“冯伯伯,婵儿不懂政治,也不管其他人如何,婵儿觉得您老人家可敬可佩可亲,足矣!再说,如今婵儿也不算是大唐人,大唐皇帝的圣旨也管不到,不是吗?”欧阳婵露出她迷人的危险,俏皮地说。

    对于欧阳所言,冯延巳深有感触!他宦海沉浮,看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本以为对于这些,已全然看淡,却不曾想还是被眼前这位涉世未深的丫头感动,甚至,首次有了倾诉的冲动,“女仔,外界对于老朽着实不公,老朽为大唐殚精竭虑、费力劳神,向来都是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从无怨言,虽有过失,却不应有“大唐之鬼”的称谓……”说到这儿,眼前的老人哽咽了,“女仔,看看这件房舍,像是当朝宰相的府邸吗?像是会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二度入相的府邸吗?如果老朽是“大唐之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