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飞剪船VS双体船(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吴老大随船带回来的一百多人,刘一凡就可以把原来磕磕绊绊造船的一些生手解放出来,换成吴老大带回来的成手,这也能增加铜矿挖采力量,这样铜的生产量也能上来。别看才一百多人不多,可是现在对岛上来说这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铜矿点有了这原来一百多人的加入,铜矿石的产量上升了好几倍,铜料的储备也直线上升。随着生产设备增多,对铜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种生产所需也不断逼着刘一凡往铜矿上投入人手,目前铜的综合性能很适应各样零件的需求,在没有其它合金出现前,也只能利用铜来达到生产所需。

    看着吴老大带来的这群熟练的造船工匠,刘一凡心里很高兴,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岛上的船支建造能上一个台阶。随口问道,吴老大人齐了,料也足够了,这次准备建的是什么船?吴老大说道,还是二千石的运货船,尖底,三桅硬帆,方头高身,十三个隔水仓,之前的船也是这么造的。听吴老大说完,这还是中国传统的硬帆船嘛。中国硬帆船优点不少,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不过这种优点反过来说就是吃水比较深,行驶时海水阻力比较大,硬帆优点是帆体收放迅速,很少的人手就可以操纵船只。不过在利用风力上照西洋软帆差了不少。想到这,刘一凡又看了看工匠刚开始做造船准备工作。

    就跟吴老大说道,你跟我来,我有几种新式船体设计,一起参考一下。

    回到刘一凡办公平房,刘一凡拿出纸来,随手画出了大航海时期最有名的快船“飞剪船”,这也是被各个穿越者用烂了的西洋快船。想了想后,又在另一张纸上画出了现代出现的小水线双体船。这两张船图极大的震撼了吴老大,飞剪船还能好理解一些,尖底,狭长船身,五桅杆,软帆。还是船的模样。那个叫双体船的就太奇怪了,好像把两个船身并在一起,而且船底和现在的船还不一样,船底下面用一单板支撑,单板底下还接着个像蝉蛹似的两头带尖圆桶状的东西。

    这是船?吴老大一脑问号地问,嗯,这两种都是以速度优先的快船,这个单体的名为“飞剪船”,那个双船体的名为“双体船”,各有各的优点。飞剪船为西洋设计的一种单体快船,船体狭长,船身低,桅杆多,用软帆,优点是速度快,顺风最快可达十七八节的速度,缺点是抗横向风浪不太好,遇到风力多变时容易翻船,载重也比较少,运货不多。这个就厉害了,此船名为小水线双体船,意思就是船身吃水少,两个船体结构,风力愈大,速度愈快,高速时,船底上浮出水面,只造船底两个浮桶在水面滑行,虽然会有些颠簸,但速度奇快,而且船身稳定,抗风浪高,基本没有翻船可能性,而且船体上面船身宽大,适合载物载人。而且载量大。吴老大仔细端详着刘一凡画的双体船草图,那么大的船体,船底仅靠一块细木板支撑,怕是支撑不住吧,木板没那结实。刘一凡呵呵一笑,吴老大就是行家,的确,双体船速度快的秘密主要就是船底这块结构,靠的就是和水面接触少,阻力小,所以速度才快,肯定不能用木板了,这部分我准备用铁板,包括下面的浮子部分。船身部分我也准备改变现在造船方式,准备大量用框架结构,减轻船体重量,这样就能成批造出大量的船。解决现在造船慢的问题。何为框架结构?吴老大又问道,刘一凡又在纸上用几条细条勾勒出船身主体结构,又细分成几部分,这就是框架结构,就是像帐篷一样,起支撑作用的是主要几根立柱,

    我准备在船身上也实行这种结构,只不过用钢梁来代替,再用木船板构建其它部分。刘一凡解释了一会,吴老大才渐渐明白,这倒是个好方法,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所以我准备先试建两艘小点的船,一艘建成飞剪船样式,一艘建成这种新式双体船,比较一下。

    其实刘一凡还有一点没和吴老大没说,想用框架结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