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中秋之约(第2/3页)  血儒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瞪口呆中,纵身一跃,向凉亭外跳去。

    凉亭外可是西湖,众人赶到亭边。不知何时,亭下湖上竟停有一梭小船,两名武明月身边男装白衣美婢手握船桨,接住武明月后,朝岸边划去。

    武明月双手后背,仰头盯着亭中众人,实际上,她眼中只有一人。

    亭中众人望着远去小船白衣胜雪、傲然而立,一叶扁舟、飘然而去,宛如神仙中人

    “大哥,你真要和她赌划不来啊”在戚元俭看来,这个赌是稳输不赢的局。就算赢了,赢一个女人,脸面无光;输了换做自己,是死也不会同意的。

    “不,从一开我就赢了”颜子卿笑而不答。武明月这样的女子,就像天上的月亮,清冷高远。她就在哪里,你看得见,却永远琢磨不透,也无法靠近。

    “佑之,今天谈到的那些法子你怎么看”苏河仲离开杭州前,专门来到颜家。

    接下来,苏和仲打算和几名中郎将回云中城,共商抗倭大计。但在此之前,他想专门听取颜子卿意见。做文官治理一方,苏和仲自认不输任何人,但论到行军打仗,拿另外几名中郎将相比,他明显更相信自己学生。

    今日饭桌上好建议不少,但归根结底都和钱有关。云州的州库可不像府县一样充裕,而且府县经过一系列大盖大建,基本所剩无几,要想实施那些计划,还得和颜家这样的“土豪”打交道。

    打仗,归根结底就是打钱,这个道理苏和仲没有人教过,但他明白。云州府库的那些钱粮,坚持个几月半年没有问题,要想和倭奴们长期扛下去,是绝对不行的。

    倭奴战力凶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神出鬼没这一点。别说上一战没能抓住王植,就算王植当场死了,倭奴那边只会更加混乱。短时间内想要平定倭患,那是妄想。

    苏和仲、张袁野几名文官坐下之后,有点不太好开口。

    在这场和倭奴的战争中,颜家已经付出不少。赈济灾民、清除“汉奸”、斩首三万就算颜家现在放手,也没人能说三道四。毕竟云州不是颜家的云州,是李家的。

    “今日那些建议很实际,特别是徐文青提出的几点,师伯好生考虑”颜子卿对徐文青的看重是苏和仲万万没想到的。

    谁都知道徐文青上一任恩主是朱子清,如今朱子清树倒猢狲散,徐文青再次落魄;而朱子清和方凝斋的恩怨世人皆知,颜子卿替徐文青说话好,很出乎意料。

    “徐兄是个人才,师伯可酌情考虑”可惜颜子卿这句话没有得到苏和仲点头。这个年代对“忠臣不事二主”依旧是崇信的,徐文青曾拜在朱子清门下的事,苏和仲未必会挑理,但也不想重用。

    这个世界的人才海了去了,苏和仲夹袋里就有好多跟随自己十几年不离不弃的师爷、门人,都是人才,凭什么用你心高气傲的徐文青这是每一个新上任者正常想法。

    避开徐文青话题,苏和仲没正面回答。苏和仲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但徐文青的愤世嫉俗,苏和仲真的不喜欢。“佑之,那你看这几名中郎将为人如何,该如何使用”

    苏和仲问,颜子卿不能不答“卢堂厚重稳健,可镇守一方;麻贵熟悉军伍,可用之练兵;伍云易悍勇绝伦,可为先锋攻坚;李子茂刚毅果敢,可带军四处支援;至于戚元俭”说到这,颜子卿停了下来。

    “元俭如何”张袁野和刘开志都和戚元俭合作过一段时间,对这名恭敬有礼、服从命令的小将很是喜爱,关心的问道。

    “可惜年龄稍小,资历不足,否则可以为帅”这样的评价就很高了。距今为止,颜子卿见过的能独当一面为帅者不过伍祐一人,方鸣石等人都远远不够,戚元俭若知道大舅哥如此评价自己,该能偷着乐。

    “哦佑之对他评价如此之高”在苏和仲等人看来,像颜子卿这样的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