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孩子的教育思考 二(第1/2页)  新时代的浮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让唐诗影注意保持孩子的这种勤于钻研,勇于学习探索,喜欢表现的精神品质,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良好性格;不要当孩子,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就放任自流,让他习惯一个人在玩具和动画片中最好的习惯和性格塑形时机……

    这些方面,我们的认识统一,孩子暂时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样子,跟其他孩子一比,仿佛已经有太多优秀的品质。

    看起来,比我时候状态好太多。

    我那时候,能成为走到那里都有人夸的乖孩子,是母亲不在后,我这怕那怕,不得不靠着顺从的天性来生存,最后养成喜欢尊重和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

    现在,孩子是我们在有意思地引导:让孩子会听话,知道什么是“不可”;又要防止他成为软骨头,阴奉阳违,盲目顺从;该勇,该大方时,要让他相信“可”。

    一岁以前,多数孩子还在被哄着睡觉和喂奶,我就开始训练他独立和野性,让他困了自己睡着,饿了自己吃奶。抱不住奶瓶,用东西给他固定住。

    等他能爬会走了,已经有很多良好习惯了;当然,野性也暴露出来了。

    这时,得让他把“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植于本能中;不然,以后,野性可能就不是勇,而是无礼,残忍和自私了。

    孩子没生就算了,既然生了,总得用点心,去按孩子的成长需要来思考和引导;而不是按孩子的任性,去助纣为孽;或按自己的喜好,自私地把孩子当成自己感情慰藉的工具,毁掉孩子的人格。

    我已走了太多弯路,我研究成长教育的心得体会也不少了,之前拿萌的女儿当嫡传弟子,来验证我的诸多思想认识,暂时来看,效果也很不错了。

    微明从并不突出的成绩,学习没那么辛苦,拼命和压抑,到最后清华都不去,虽然命运占了很大影响力;但合理引导的自身高效努力,也很关键。

    有这些认识理解,把孩子教得不太差劲,应该还是没有问题了。

    当初我在高二决定转学文科,打算以后搞哲学思想钻研,最低希望,就是希望能让自己,身边人和后人受益,不要再那么笨,那么没有修养,交太高的智商税,受太多不必要的苦。

    现在来看,这个选择,真是越看越觉得英明。

    一个人的成长,关键的时候,就应该是很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人的精神、品格、习惯,就还像种子,种子就是孔子口中的仁,是现代人口中的基因,以后成为什么样,基本上都有这个时候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的说法。

    可惜,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没什么见识和修为,在孩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把孩子当人,多是把孩子当废物和玩具,总打着爱的名义,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什么都替他们做,孩子能做的事情也去替他们做,没必要的耍赖,也去纵容,最后让孩子实际变成自己内心感情非理性的温暖慰藉,成为为自己教育水平和认识水平有限的牺牲品。

    碰到什么教育水平的家长,这个,还真没法选择。这也说明了命运的重要性。

    很多长辈,还喜欢舍本逐末地去抓孩子的成绩,问果不问因,让孩子被动学习,逆水行舟;最后,实在不行了,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让孩子更逆水而行,更厌学。

    这就像美国的“长臂管理”,老去干涉他国的事情一样。

    实际上,只要孩子真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假以时日,按得失守恒原理,滴水都能穿石了,怎么可能出不了成绩?

    长辈要管的,是孩子的习惯,态度,性格和德性等等做人问题和做事态度,因为这不只是孩子个人的问题,是会关系到他人的问题,为人处事都搞不好,那一生,还有什么安宁和幸福可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