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感觉自己渺,无知,却更自信;正是因为我感觉到,我更清楚人生前进的方向:生活,努力、追求、工作、学习……一切都变得比过去清晰、明了,心中更泰然,对于未来,心中更有数,自然更坦然,淡定,幸福和自信多了。
强大,不是自信的理由。
渺,不是自卑的借口。
思路是否清晰,精神是否正常,才是自信与否的根本依据。
我很庆幸,我选择学经济类学科,来旁观感悟哲学;而不是直接去学各种哲学书本知识。这让我思考的各种问题,不自觉就会联想到成本和利益最大化,更容易把一些凌乱的社会问题,通过更加现实,更加注重利益的现代人的视角,也能讲的很清楚。
我更庆幸,我选择进股市来磨练和检验我的哲学思想,在股市这个变化多端的名利场,人性炼狱场,所思所想,通过实践检验,更容易快速判断对错优劣,让知行合一的境界,可以快速提升,可以无限提升。
我没有专业系统地去学哲学知识,短板和漏洞很明显;按我的方式,认识和领悟到一点东西,马上就拿到股市这个战场中来检验,可以让我的所思所想,很容易快速精炼。
也许一般的哲学家,可能有一千个想法,一万个理由;但他们其中可能有一半以上,不知道怎么使用,或者找不到应用场景。
我可能只有十个,但我每一个都知道怎么用,都能找到应用场景。
这可能就是书袋子和知行合一的差别。
有人不喜欢“纸上谈兵”,但是如果只有实践,很可能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变成无头苍蝇,只是在不停地乱撞。
有人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还是片面的。知和行,都很重要。
真正的思想家,未必什么事都要自己去经历。一个人的人生太短暂,如果事事都要靠自己经历来获得体会,不能从前人的经历和总结中获取营养,能成长到什么高度?
《道德经》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寡。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个讲法很科学,很合得失守恒原理。
能从无限前人的经验、教训、经历中吸取精华,更容易无限增长见识、知识。
如果只知事必躬亲,才能获得认知。没见过,没体会过的东西,浩如烟海,一生所见,所能体会的事,太有限,以有限认知来面对和解无限未知,很容易显得无知,幼稚,甚至白痴。
当然,能知行合一,又能知,又能行,以知助行,以行加深认知,以开拓创新,探索进取,增长新见识,知行相宜得彰,推陈出新,更理想完美,正确性和确定性更强。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并且一生努力去实践,把自己的思想理论,变为现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哲学思想大家。
大多数哲学家,思想家,可能实际自己还是糊里糊涂的,很多东西都比较理想空洞,难以付诸实践,难以找到应用场景,最后往往连自己的生活,人生和家庭都管理不好。
对很多悲催的思想巨子来说,有时代的错,有命运的捉弄,有巨大牺牲和伟大奉献的精神燃烧;但有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那么有智慧,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管好一点?好的生活和人生,不更有利于思考和宣传思想主张吗?
当然,如果有哲学家说:“我就想过那样的生活,我就想那样自由放纵。”
如果真是这样想,没有问题。
人生,自己愿意,自在,就是最好的人生。就怕一些不好的人生和结果,并不是自己喜欢和愿意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分一点思想和智慧,把生活和人生打理好一点,岂不是更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