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第1/2页)  风起乱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地,大虞与草原相接之处,是一片绵延的群山。北地,军事重镇,临渊城就筑在此处。

    罕见的断崖在前,两山夹一城。前方,面对草原方向是一条跨度足有几百丈的大裂谷,深不见底,绵延无尽,仅在中间有几座山峰从幽深的谷底升起。山峰上,一块宽有数丈数百丈长的巨大石块正好横卧着,连接起山城和草原。观此景,绝非人力能为,堪称神迹。

    裂谷前,两山高耸,笔直似剑,直指入云,只见山腰间的莹白,却从不见山巅在何处。临渊城就筑在两山之间。

    山城在面对草原一边筑有一道高大的城墙,高有十丈,厚达三丈,长仅一里,通体山石砌成,加注铜铁之汁,固若金汤。自十多万年前的华朝,有史记载以来,山城无数次成功抵御了外邦的入侵,从未有失。

    此城最早何人何时所筑,早已不可考证,但和它一起载入史册的,却是一杨氏家族。多年之前,华朝开国,盛极一时,北驱外敌,将帝国的疆域扩展到了草原,甚至史上唯一的皇帝在位期间,帝国的疆域越过了那片黑沙之地,到达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方。为表彰一代战神杨飞的开疆之功,皇帝册封其为镇渊军侯,其后杨氏家族世代一子,永世承袭镇渊军侯。

    可惜的是,帝国随着这位传奇皇帝的驾崩,后世子孙不肖,无力掌控,很快就分崩离析,烽烟四起。王朝末世,外敌自然也是要乘势入侵。《华史》载:哀帝十一年,群雄并起天下,大厦将倾,北狄南叛。时镇渊军侯杨氏,御虏城下,百万之众,巍然不动,至十年方去。时人叹曰,“雷池安敢越,镇渊杨坚营”。虽然胜了,却也是极度惨烈,杨氏原本子孙兴旺,足有男丁十数人,最终却只剩下区区一人,就连一世战神杨飞也是战后不久就吐血而亡。

    随后,潼朝开国,尽灭四方群雄,却独独留下了镇渊杨氏,并表示镇渊杨氏一门忠烈,皇帝之封,杨氏家族世代一子,永世承袭镇渊军侯之旨,本朝亦然。

    就这样,十多万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上皇朝几经更迭,然镇渊军永守王朝北疆的承诺却从未变过。不过奇怪的是,不知是不是,当年的皇帝一语成谶,杨飞之后,杨氏虽也是世代军侯,却一直子嗣不旺,男丁总是一脉单传。

    --- --- ---

    杨开站在临渊城高大的城墙上,望向北方。凛冽的北风,吹得他猩红的披风作响,吹得他披散的长发乱舞。天气阴沉,天地间有些昏暗不明,极目远眺,十里外就已经有些模糊难辨,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杨氏一直以来,从不理天下纷争,只为国人苦守北镜,历代君王多有赞许之言,然或许心中也还是有些忌讳的。镇渊军五万悍卒,却在父亲一代,裁去进击之骑兵,只能坐守临渊城。几日前,派出仅有的,前方的侦骑,到现在还未有消息。

    没有由来的,他的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镇渊军,会不会在他这代,走到尽头?!

    --- --- ---

    虞境草原,一匹快马载着一名骑士飞奔而来,带起一阵草屑翻飞。

    临渊城面对虞境一边,并未筑有城墙,仅有三座大营成品字形分布。这里最多时,曾驻有十五万锐士,旌旗蔽日,煞是威武壮观。现如今,天下承平日久,镇渊军仅余五万战兵,只是屯驻中军大营,尚显得有些空旷。骑士很快便来到辕门处,一勒缰绳,立马站定。门口处的箭楼上,数张巨弩已是对准了他,巨箭彷佛也透出了森森寒意。

    “来者何人”,冷漠的声音,不带一丝情感。

    “壮武将麾下,奉镇北令巡边”说着骑士一手擎出背后的令旗,高举过头顶,一手从腰间摸出腰牌,对着箭楼之上道:“本将乃先锋前导”。

    “稍候。”箭楼上简短的一语之后,便再无声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