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王昌龄师生途经莫高窟(第1/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王昌龄师生在花城湖畔的花木兰营城呆了下来。由于郑武军是这里的都统,也就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加上王昌龄又有了大诗人的名号,所以王昌龄师生就受到格外的敬重,每天有一帮下级军官轮流陪酒,谈一些军营的事情。王昌龄对他们说,现在是太平盛世,没有战事,作为军人是幸福的。王翰的《凉州词》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那是指的乱世,战事频繁,作为军人,生命最没有保障。现在大唐盛世,四海一统,边关太平,军人们只是搞一些训练,搞一些基本建设,或者搞一些垦农的工作。表现好,还可以提升职务,由小官逐渐上升,五夫长c十夫长c百夫长到都统c千夫长c将军,你们郑武军不是升到了都统吗?军士们听了王昌龄的话,无不佩服,都表示要好好干,混个出息。王昌龄还问起军营的生活,军士们都反映还好。王昌龄说,王之涣有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是以前的事情,现在玄宗皇帝英明,关心边关将士,应该不会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情况了吧?况且,我们肃州这地方还在玉门关里面呢。说得军士们心中高兴。

    这一天,王昌龄师生要走了,全营房的军士都出城送行,千言万语,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那种依依惜别的场面还真的让人感动。郑武军同几位副官一直送出肃州才止步。

    爱好文物的人到了西域,这敦煌莫高窟是一定要去的。现在王昌龄师生正奔驰在去莫高窟的路上。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东南五十里的鸣沙山麓大泉河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c艺术内容最丰富而又精湛的石窟群。据记载,前秦符坚建元二年有一位叫着乐尊的和尚来到这里,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仿佛有无数的佛像,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佛,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此后人们相继在这里开窟。经历了北魏c西魏c北周c隋唐的不断开凿,现有洞窟七百多个,库内布满无数的彩塑和壁画,成为闻名天下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出现在五师生面前,只见在三四里长的石壁上排列着五层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石洞,高低错落有致c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面对如此壮观的神境,王昌龄五师生又一次惊呆了!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的奇观!我大中华竟有如此神奇的创造力!

    王昌龄师生走近石壁,只见沿石壁底下一线搭满棚子,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好一派热闹景象。五师生很快了解到,这些棚子都是为开凿石窟的工匠和佛像泥塑c泥塑彩绘和洞壁绘画的艺术家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

    五师生很快找到了为给游客提供生活方便而开办的“莫高窟客栈”,王昌龄师生在“莫高窟客栈”办好了住宿,吃了中饭,匆匆走向最下面一层洞窟。五师生立刻被洞窟里面的艺术气氛所感染,只见一尊尊泥塑佛像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洞壁的彩色绘画五彩缤纷,各种题材的绘画令人们眼花缭乱:佛经故事画c佛教史迹画c经变画c供养人画像c装饰图案画凭着王昌龄的博学,绘画题材应有尽有。

    现在王昌龄师生来到一个石洞门前,上面题着“藏经洞”三字,五师生走了进去,五师生又吃了一惊,原来里面是一个巨大的藏书洞,据管理员介绍,里面藏有大约五万多卷古代珍贵文献和大量的绢画等艺术品,最早的有三国两晋时代的写经,其中绝大多数是佛经。此外,还有儒家的《诗》c《书》c《论语》等经典;有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历史文献;有古代变文c曲词等文学作品以及俗字c音韵等语言文字资料;还有包括医药c天文历法c地理等方面的古代科技材料;也有古代乐谱c舞谱以至《棋经》一类的珍贵文献。藏书量之大,内容之齐全,无不让世人咂舌。

    王昌龄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里的石头质量是不是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