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李二惊怒(第1/2页)  我在西游开饭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们两个,在这守着不得胡乱走动,我去通知县令大人!”

    稍稍缓过神来,差役赶紧出声吩咐一声,自己则是迅速转身,快步向着来路跑去。

    这种级别的权贵遇害,自然不是他一个小小差役能够处理,得赶紧将此间情况告知县令大人才好。

    不过差役心中却是清楚得很,如今的这般境地,即便是万年县的县令,只怕也只有向上禀报的权力。

    这可是一名开国县公、两名开国县伯!

    整个长安城中,只有大理寺才有权查审这桩案件。

    不过即便是大理寺卿,也不过只是正三品官职,又哪里敢当真去查审东林公府。

    想来此间情况,终归还是得闹到陛下面前去。

    如此想着,差役心中不禁更加烦闷。

    这种涉及勋爵权贵的案件,乃是最为棘手,不论谁来都是躲之不及,生怕受了牵连。

    而且忙到头来,功劳又不可能落到自个头上,当真是吃力不讨好。

    轻轻叹气摇头,差役脚下步子不由又加快了几分,只想早些脱开干系。

    到得万年县衙,果不出差役所料,万年县令听完案诉,亦是被这消息吓得心胆俱裂,马不停蹄地遣人将消息向着大理寺传去。

    能够当上京师万年县的县令,庄和豫本身便是士子出身,身后亦是有着氏族身份,他知晓的东西,可比那区区差役多上不少。

    东林县公封德彝那是什么人?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开国重臣,昔日太上皇李渊的绝对亲信,堂堂的国公爷。

    若不是当初站错了队,辅佐陛下之时暗中支持建成太子,只怕如今依旧还是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即便是后来暴露了阴持两端之事,受了陛下贬谪,那也是一方县公,又素来与太上皇走得亲近,便是诸位国公,也不敢轻易去招惹这位封县公。

    可是今日,这位身份不凡的封县公,竟是在这长安城中被人取下了首级,连带着还有两位县伯,这让庄和豫如何能不慌张。

    稍稍定住些心神,庄和豫赶紧继续下令,让人先将那西游轩守住,即便知道已是多余之举,却也不敢落个不作为之名。

    此番消息干系重大,自然不消多时便层层传递到了太极宫中。

    李世民正端坐在桌案前,看着手中战报面含微喜。

    自那达赞干布重伤溃逃之后,秦琼率兵一路西进,到今日已是逼近吐蕃领土。

    唐军所过之处,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国等无不俯首称臣,进献珍宝,自大破突厥之后,李世民已经许久没有如今日般爽朗。

    下方立着的长孙无忌亦是心情不错,朗声禀道:“陛下,今日徐州刺史石浩歌传来急报,徐州已是三月无雨,九月正是冬麦播种之时,若是再如此干旱下去,只怕徐州明年便要闹出饥荒,石刺史来折,询问该如何处理。”

    李世民心情正好,闻言眉角微蹙,头也不抬地随意应道:“这石浩歌也算是有名的老臣,怎么越活越显得拘谨了,这么点事情居然还要专程来请示一番。传朕旨意,依照惯例,去请淮河龙王布场雨,若是那老龙不肯,让石浩歌自己布一场便是。”

    对李世民的话语,长孙无忌倒是并不感到奇怪。

    这偌大的天下,哪能当真杜绝得了天灾。

    自陛下入主中原以来百余年,这般事情已是发生过不知多少次,早已有例可依。

    各州都有常驻的官员修士,主官最低也是筑基境界的高手,行云布雨、搬山填河自不在话下。

    诸如干旱洪水这些普通灾害,各州向来都是自行解决,至多事后禀报一番,邀些功劳便是。

    长孙无忌心中也是有些疑惑,按说以石浩歌多年出任刺史的经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