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江河日下(第1/5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高,嬴姓赵氏,属于秦国远亲宗室,因为母亲犯法而被牵连,宫刑入宫,也有说是赵国人,故而叫赵高。

    地位低贱,想要上进只有提升自己了。赵高于是学习秦国律法,因为勤奋好学,很快在宫中扬了名。

    秦始皇听后对赵高大为欣赏,认为和自己一样都是自律的人,于是任命他为中车府令,掌管自己出行的车驾,算是一跃而成成功人士。

    然而这只是开端,真正飞黄腾达的还在后面。

    秦始皇据说有二十多个儿子,传下来姓名的只有四个,而这四个是当时最有可能继承秦王位置的。毕竟虽是公子,也要比母亲是谁,受不受秦始皇宠爱,大多数人都是没机会的。

    公子胡亥公元前230年出生,秦始皇第十八子,出生时秦始皇才29岁,年富力强。等到公子胡亥年长后面临求学问题,秦始皇为儿子挑选老师,认为赵高精通律法,于是任命赵高辅佐胡亥。

    赵高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将来的前程是多么远大。赵高悉心教导胡亥,并且和胡亥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得到胡亥信任。

    而这时,赵高将目标对准了胡亥的最大敌人,公子扶苏。

    不是扶苏得罪了他,而是扶苏挡住了胡亥的前程,也挡住了自己的前程。赵高意识到,只有胡亥上位,自己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赵高安排秦始皇的车驾,侍奉在他旁边,观摩他如何处理政务,如何掌控群臣,也知道他的心思。

    那时候,就算是皇子也不是天天能够见到秦始皇的,毕竟他每天都很忙,儿子又多,所以做父亲的对儿子的了解是片面的,而儿子对父亲的喜好,也是不甚了了的。

    胡亥在细节方面,更胜过扶苏一筹,博得秦始皇的喜爱,但是却无法让秦始皇疏远扶苏。真正让扶苏不被信任的,是扶苏在很多看法上不同于秦始皇。

    扶苏年纪大了,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和蒙恬、蒙毅等人建立了友好关系,算是翅膀硬了一类。很多时候,秦始皇对于这个儿子也无可奈何,也得避其锋芒,既觉得儿子有主见,又觉得太有主见了。

    蒙毅在秦始皇身边,察觉到胡亥越来越受宠爱,心生警惕,于是找到了幕后的推手赵高,便想方设法找到了赵高的罪过,还给了个罪当处死的处理意见,上交秦始皇。

    好在赵高能言善辩,为自己开解,秦始皇也顺水推舟,宽恕了赵高,还让他官复原职。经此一事,双方彻底撕破脸皮,明着你情我侬,暗地里刀光剑影。

    蒙毅认为将赵高杀了,那么胡亥无人辅佐就不足为虑了,方法直接有效,切中要害。

    而赵高则认为,自己实力弱小不能够和蒙毅等人对抗,只能蛰伏,只要公子扶苏一倒台,那么胡亥上任,自己就可以借助胡亥的权势反击了,这才是正道,于是悄悄为扶苏挖坑,比如在秦始皇接见扶苏前特意禀告些坏消息,让秦始皇不开心。秦始皇火气大了,再和扶苏争辩起来,那么就容易冲动。

    还有,赵高可以煽动人传诵公子扶苏仁爱,比如谁谁谁,陛下要杀,结果扶苏力荐保了下来。宣传的多了,口风传到秦始皇哪里,秦始皇能不生气吗,你仁爱可以,可是不要拿朕当反面典型,这不是坑爹吗?

    于是秦始皇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派扶苏去帮蒙恬修长城。

    一般太子或是准太子被赶出国都,那就意味着君王心中另有所属,太子的结局很堪忧。蒙恬是太子党成员,又手握重兵,和弟弟一文一武算得上秦国的栋梁之才。

    秦始皇把扶苏发配过去,就有些难以理解了,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

    所以历来都认为,秦始皇是想扶苏在蒙恬那里多锻炼,既让蒙恬监督扶苏,同时也让蒙恬保护扶苏的意思。

    扶苏走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