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投桃报李(第1/4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禄也成了秦王的客卿,为秦王出谋划策。有了秦王赏识,张禄也水涨船高,算是政治新星。

    此政治新星可是相当的了不得,张仪作为政治新星,当了客卿,然后秦惠文王就敢拿一座城让张仪去魏国谈判,张仪换回了十几座城后更是一步登天,成了相国,要是论起资历来,不知道要在底层打拼多少年。

    而张禄的主要敌人就是宣太后为首的四贵,有他们在,秦王终究没有大权,自己依附于秦王,也只能人微言轻,只要自己能赶走这四贵,那么左丞相一职非自己莫属。

    而此时的宣太后已经垂垂老矣,秦王下手正是时机,而张禄更是劝秦王玩阴的,不要硬来。

    所谓玩阴的,那就是把四贵顺理成章的请出去,这要归功于张禄的外交政策——远交近攻。

    国家兴起,免不了跟其他国家磕磕绊绊,今天你给我一脚,明天我给你挖一坑之类,算是常事。可是做事要讲究策略,那就只能拉一批打一批,不可能处处树敌。

    而对秦国而言,跟它交好的也只有燕国,因为隔太远了,燕国又是小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所以也就没有太大的野心,还救国燕国一次,帮过燕国一次。

    张禄指出,齐国也应该是秦国的盟国。

    秦国和齐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到底都没有深仇大恨,之前合纵攻秦都没成功过,因为齐国不愿意参与,可一旦齐国参与,那么联军就攻进了函谷关,可见一般。

    故而秦国也参与坑了把齐国,可是这种干赚吆喝的买卖,只能心里爽,得不到实惠。张禄说齐国正在跟赵国打来打去,而且是弱势,若是听闻秦国要和它结盟,定然喜不自禁,如此将来再有合纵攻秦,齐国起码能扯后腿,至不济也是两不相帮。

    秦国联盟齐、燕的国策因此而定,秦王派遣人去齐国谈判,这种大事自然不可小觑,于是派弟弟去谈吧,公子悝就被派出国了,而且是长期驻扎在齐国,担任个卿大夫的官职,在哪里临机决断,算是独当一面了。

    秦齐因此也达成了和解,算是牢不可破的联盟。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公元前266年,宣太后病危。秦王一鼓作气,先是提拔张禄为左丞相,应侯,而后将舅舅穰侯、华阳君,弟弟公子市赶回封地,将宣太后的权利全部收拢。

    这大致是政治谈判,张禄保证他们三人富贵,只要你们交出权力,我也不会赶尽杀绝。三人思前想后,反抗就是鱼死网破,死的概率还要大点,毕竟人家跟你谈判就表示已经有了对策,只好认了。

    第二年,宣太后去世。秦王更是凡事做绝,将穰侯驱逐出境,封地收回,华阳君派出去做外交,公子市也被赶出关外,至此一统江湖。

    不过三人还是庆幸的,至少留有命在,还可以奢求什么呢!

    我倒是觉得很遗憾,因为魏冉是很有能力的人,也是秦王亲族,他不该把这些人都撵走,起码留下一个担任右丞相,否则谁来制约张禄呢!

    不过也难怪,一切都是张禄算计好的,自然尽可能的为自己消灭竞争对手,否则何以报魏国的仇。

    要知道,张禄要杀魏齐那是私仇,其实并不符合秦国的最佳利益,哪有逼着对方要杀自己的相国的,你这样岂不是让魏齐跟秦国作对到底,若是魏冉在,起码会劝秦王理智点,也会劝张禄理智点,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要向前看,让魏齐赔罪道歉好了。

    好笑,我为了报仇连生我长我的魏国都不要了,你竟然劝我识时务,有本事你对伍子胥这么说,看他怎么对你。

    秦王夺权这么顺利,自然少不了张禄的从中谋划,对张禄更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