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商君求仕(第1/5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异语3

    魏惠王问商鞅: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下,你怎么就这么轻易放弃我了呢?

    商鞅说:我听说你信任公叔痤(cuo),托他举荐我,他也这么做了,结果等到公叔痤死了,都没用我,我能不走嘛!

    魏惠王于是对公叔痤说:你干嘛不晚点死啊!

    公叔痤:你以为我不想啊!

    秦孝公于是说:好险啊,差点就放走商鞅了,多亏了景监,么么哒!

    景监:毕竟收了钱了!

    商鞅:要不是快山穷水尽了,我早从秦国跑了。

    齐国:跑了好啊,来我齐国吧,我们不急功近利,王道、霸道随你挑!

    楚国:当然是来我楚国了,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封侯拜相,福荫子孙。

    吴起:楚国,老子信了你的邪

    商鞅叹口气:没成功前,我去哪里都一样。成功后,我去哪里也都一样。

    ——————————————————————————————————————————商君篇

    商鞅的故事,还是要从魏国讲起。

    吴起在楚国死后,魏武侯痛定思痛,于是拉拢赵国,重归旧好。

    公元前380年,齐废侯田剡(yan)攻打燕国,攻占桑丘(今河北徐水西南)。

    燕国也是姬姓,侯爵。开国国君召公姬奭(shi)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ji,今北京),为燕国。徐才宗《国都城记》称“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

    他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在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周武王死后和周公旦一起辅佐周成王、周康王,担任太保,相当于监护人,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功劳很大。

    可惜北京那时附近真的不适合种地,燕国人口不多,距离河南远,地远心自偏,中原打来打去也没它什么事,但是也不安宁,边境就是匈奴人,没事就爱来抢一把,燕国为了对付他们操碎了心,几百年就在边境修墙头了。

    燕釐公向赵敬侯求救,赵敬侯也是通知魏武侯、韩文侯,三家攻守同盟,大败齐军,挣回点面子。

    趁着魏国打仗,中山国国君趁机复国。当初乐羊攻下中山,魏文侯大喜,派魏武侯去中山,封他为中山君,命李悝去辅佐他。魏武侯回国后,封弟弟魏挚(zhi)为中山君。

    当初中山国被乐羊大败,残军于是上了太行山,励精图治。中山桓公经过二十年励精图治,宣布中山复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国都在石家庄的西北部,距离邯郸越有300公里,完全被赵国包围,属于国中国,邯郸发兵,急行军的话,三天就赶到中山了。

    魏武侯大怒,派兵攻打,但是亡国复存,上下一心,在初兴的阶段国运所在,几乎必胜,魏武侯大败,只好听之任之。

    联盟也不安稳,赵成侯趁着卫国新君刚立,率军连下卫国73邑(yi)。卫声公大怒,找大哥魏武侯评理,赵成侯自然不听,于是魏武侯率军在蔺(l,今山西离石)打败赵军。

    魏武侯心力交瘁,乱事如麻,公元前370年去世,享国25年。

    魏文侯生前就指定魏武侯继位,并命重臣辅佐魏武侯,提前培养了接班人,于是魏武侯继位没有纠纷。而轮到魏武侯的时候,没有钦定,故而魏缓与魏罃(yg)争夺君位,大打出手。

    魏罃有国相公叔痤(cuo)支持,占据上风。魏缓于是跑到赵国求赵成侯发兵,魏国大夫公孙颀(qi)去韩国为魏缓找援兵,联军杀奔国内,大败魏罃。

    赢了之后,韩赵大喜,结果分成果的时候有了纠纷。赵国想废了魏罃,拥立魏缓,韩国心黑手狠,虽然一直跟在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