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火星往事(第1/2页)  探险者231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一个月的航行,羊羊所乘坐的飞船终于到达了火星环绕轨道,从指挥大厅的环绕荧幕上,能够看到人类火星基地的全貌,火星上稀薄的大气,使得火星上的人造城区清晰可见。就像在一个黄色的山核桃上,分布了密密麻麻错错落落的的虫卵,每当羊羊从这个高度看火星,总会让他感觉头皮发麻。

    以前的火星,本是一个橘红色的沙漠星球,在人类的活动之下,它的颜色在两百多年间已经变成了橙黄色。这是因为火星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而火星之所以呈现出橘红色,是因为他表面有大量的赤铁矿,于是工程师们决定就地取材,利用氢气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同时还能得到一部分人们所必须的水资源,可谓一石二鸟。银色的金属反光逐渐出现在火星的表面,渐渐冲淡了它橘红的色泽。

    人类对火星的规划,是经过科学布局的,在进行大规模建设之前,人们便为火星的建设提出了很多规则,比如,基地的划分,必须与火星的经线平行,基地的电路走向,也要尽可能的按照经线自东向西的方向来控制电流走向。这是火星守卫计划的一部分,通过控制基地内的电流走势,随着火星基地的建设,人类将逐步在火星上拼接成一个全球性电磁场,用来减缓太阳风对基地材料的侵蚀。如今,在火星的两级,已经偶尔能够看到微弱的极光了。火星守卫计划的另一部分,是改造火星的大气,火星的大气,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二氧化碳,人们的目的是有朝一日,人类只需要将火星上的大气吸入宇航服内,增加压力即可供人们呼吸,这样在人类基地还未覆盖的区域,人类的活动就能做到不受氧气不足的限制。它是通过一个称为微星球的装置来实施的。

    微星球从外表看,就是一个篮球大的玻璃球,但实际上,玻璃球上有很多微的孔洞,它是保证微星球与火星大气互相交换气体的,这使得它看上去略微有点磨砂质感。在玻璃球的内部,栽培着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植物,它在玻璃球内,生长出一簇细细的叶子,叶子的表面,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能够起到锁水的作用。在植物的下方,有一个储水区,每个微星球在最初都存储了十五毫升的水。每株植物,都被一块镀铝铁块固定在储水区上,铁块除了固定植物之外,还能起到配重的作用,这使得微星球像不倒翁一样,保证植物永远朝着上方。当微星球内的植物接触到阳光,它就会开始光合作用,将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释放回火星的大气层中,同时将合成的多糖存储在根部的茎块中,直到到了收获时期,人们再将微星球收回,取出它的茎块,作为人类的食物。微星球的食物产量虽然远不如转化工厂多,但它的茎块作为火星上唯一的土特产,价格一直很高。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作用,火星大气的含氧量,已经增加到了百分之十左右。

    由于无需搭建工程浩大的种植基地,和它茎块的价格居高不下,火星上的居民都很乐意在基地附近的预留用地上租借一块区域从事这种农业生产活动,在工作之余,重温一下人类这一古老的生活。而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则会使用工程机械,将微星球放置到更远的地方。火星上的联邦政府,对于这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行为非常鼓励,每年都会为他们颁发生态建设荣誉奖章。

    羊羊他们需要着陆的港口,正在对来自土卫六的的货运舰队进行卸货作业,这是保障基地运转的重要物资,拥有很高的优先级,羊羊他们只好等待卸货作业的完成之后,才能在港口着陆。

    火星上的大规模建设,出了对金属资源的大量需求之外,对塑料的需求也十分巨大,金属可以在火星上就地取材,而塑料却无法再火星上获得,在这一点上,火星与地球完全没有可比性,地球在早期的地质活动中,释放的含碳气体,都被地球上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形成了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而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