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一、一对匕首(第1/2页)  白狼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狼水浩浩汤汤,横穿幽州,南汇渤海。其沿流经过,山川壮丽,物产丰饶,舟楫之利,滋养之功,载在史籍。

    白狼水流域偏南以东,有一处自北朝南,四面对称的建筑群,掩映在林木茂盛,水草葱茏之中。

    建筑群最南东西大道上,有一对飞檐斗拱的木牌楼,牌楼上有文字碑,上书寺名——祥允寺。

    那祥允寺,相传是当朝开国皇帝亲至赐名题字。所以祥允寺自开国伊始,香火不断,规模日盛,前来朝拜的信徒始终不断,使得寺内各类法事频频。

    祥允寺法事规模宏大,热闹非凡。每逢寺中法会,信徒、属民纷至沓来,时间一久,吸引了许多外来的生意人前来交易。于是寺门口的东西大道上木牌楼下,便出现了用以交换物资的庙市。

    时值深秋十月半。

    这一日恰逢祥允寺举办一年一度的法会,除却庞大的僧人仪仗队环寺诵经游行,寺前广场正中还有上百人戴着各类鸟兽神灵面具持剑劲舞。

    “哧,哧!”

    其中一人手持法器,自兽首面具中喷出一长串火焰。

    “好,好!”

    围观者叫好连连,小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的聚精会神。然而细看过去,不少成年人面庞上却是兴趣索然,多半是因为看的多了便觉不甚稀奇。

    另有部分原因,概因世道不太平,许多人对未来的日子颇有隐忧。即便是祥允寺香火较前更盛,可是那些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带来四处的消息,也够叫人心慌意乱无心这些纷繁假象。

    这时,人群后面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几个小孩子早已挣脱大人的手掌,雀跃着向东西大道的最南面跑去。

    “老太爷回来了,老太爷回来了!”

    一个须发苍然、衣衫褴褛的跛足老者,手牵一个同样破衣烂衫的小娃娃,一瘸一拐的迎着呼喝飞奔的小孩子们走来。

    小孩子们见了老者甚是亲热,不等他走近,便奔至他身后,七手八脚的将他背上的蟒皮四弦胡琴和破木箱子取将下来。老者身子一轻,原本佝偻的身子霎时绷的老直,哈哈大笑着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到大道最南一侧。

    孩子们来到一处空地,熟练的把老者木箱后侧嵌着的一张小凳取下摆好,紧接着围坐四周,托着腮眼巴巴的等着。

    老者悠哉悠哉的坐上小凳儿,抱起四胡,伸出跛脚踢了踢破木箱子。随他一同而来的小娃娃立即领会,掀开木箱,依次拿出糖人、泥娃娃之类远道而来的稀罕玩意儿,分给比自己大出不少的围坐的孩子们。

    “呼啦!”

    孩子们鸟雀般四散开去,跑去另一处摆弄起刚得的物品,叽叽喳喳闹的起劲儿。

    “嗡嗡铮~嗡嗡铮~”

    刚健铿锵之声自老者怀中迸发而出,声如裂帛,甚是响亮,似是穿透整个寺前广场。

    听到老者拨弄四胡,众人皆知他这是又听到了什么消息,拟编成了故事来唱。于是原本观看法会的众人纷纷调转头,向老者围了过来。这年头儿,说书人的故事,似乎比求神拜佛求来的信息要直观的多。

    “哲布佛爷金口开,

    我身缺时国运衰。

    斑斑血迹撒沃土,

    累累白骨无人埋。”

    老者唱完,周围人皆不做声。只见老者琴弓一敲,说道:“南面乱了套啦,一伙子什么人跟朝廷打的厉害,死了好多人呐!”

    一说到打仗死人,众人听得无不心惊胆战,纷纷问道:“离咱们远不远,能打到这边吗?”

    老者并不直接回答,胡声一转,又唱道:

    “祥允寺旁玉簪村,

    莲花山下三姓家。”

    众人满心期待老者的回答,却不想又唱回了自家身边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