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一------1 形意拳论(八)(第1/3页)  内家拳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武术对抗赛的筹备工作很顺利,刘百成心里高兴,但是也没有忘记编辑拳论的工作。他与张腾博继续编辑拳论如下:

    李洛能先生之拳论,本乃为其弟子所写,并非对世人所写,故对于懂得五行之力之人为最好拳论,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能通过其拳论深入了解心肾交合水火相济所生成的五行之力,故以下将郭云深先生、孙禄堂先生拳论中专门描述内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习练方法和感受注释如下,以使普通人都能理解:

    (原文)郭云深先生拳论:四则

    形意拳术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桓而复动也。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三易即拳中明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也。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意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注释:郭云深先生说:形意拳术与丹道之术,在习练过程中,一个为动心,一个为静心。动心者,使用心力也,即心肾交合水火相济。

    但在神气交合之还虚阶段,则形意拳与丹道则相合也。

    神,即意也。神气相合,即内三合之意与气合也。(可在郭云深先生拳论中寻找神即意之语)

    郭云深先生说丹道之术全仗呼吸,而形意拳术还要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即内外合一也。

    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此句即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也。心力下行至会阴,久则会阴部位发热,此处为人体之丹炉也。以丹炉之火炎肾水,肾水蒸腾为气,上行至头顶百会,实现五行之力在小周天之运行也。

    肾水蒸腾之气在百会复阴阳转换为肾水以润下也,表象为面部神经受能量运行之刺激,大量分泌唾液,即口舌生津也。将此津液咽下,即为润化周身也。

    以上郭云深先生所言,为其实际感受,故不必强求其理。

    (原文)十则

    拳经云:“上下相连,内外合一”。俗云上下是头足也,亦云手足也。按拳中道理言之是上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相接也。此是上下相连,心肾相交也。内外合一者,是心中神意下照于海底,腹内静极而动,海底之气微微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融融和和,如此方是上下相连,手足自相然顾,合内外而为一者也。

    注释:上下贯通,可为头足之贯通,也可为手足之贯通。

    上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相接,即心肾交合。上呼吸为鼻之呼吸,下呼吸非为腹式呼吸,而是心肾交合之呼吸也(参照李洛能先生拳论之第三层心肾交合之呼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