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马镫和指南针(第1/2页)  穿梭在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封侯不易,连名将李广都没做到。而要想封侯,还是只能从立军功着手。

    眼下与晋朝仍有战争的就是鲜卑族首领慕容廆了,此人率部众游牧于北方草原、戈壁,经常带兵袭扰边境,打了就跑,令晋朝顾此失彼,苦不堪言。

    公元280年8月,慕容廆攻击了辽西郡,大肆掳掠而去,此时距离平吴已经过去了4个月,距离平定凉州也已过去了2个月。

    司马炎大为震怒,现在北方基本安定,只剩这个慕容廆已成心腹大患。于是令卫瓘为都督,统领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等各处人马,限期讨伐慕容廆。

    李松已被封为安宁伯,皇上钦赐了府邸。现在李松已经不用去太常了,只是朝中偶尔有高官找他看病,李松也乐得借此混个脸熟,积累人脉。如今的生活优哉游哉,算是小有所成。当然,李松也很清楚这是托了现代科技的福,造出了火药,才能有今天。不然即使在这新世界里,恐怕也不会比现世界好到哪里去。

    当然,李松不会满足于现状。他还有重大的目标没有达成,还有那么多的现代科技作为储备,可以做很多事。但是饭要一口口吃,急不得。

    眼下,李松时刻关注着北方边境的战事。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相对于步兵,基本上就是无敌的存在。只有到了热兵器时代,有了枪炮、坦克、飞机,骑兵终于歇了,游牧民族的优势才荡然无存。

    想到此,李松很羡慕其他穿越者,那些带着仓库、带着ak47闯古代的人,真的是太幸福了,这仗太好打了嘛!要是有可能的话,他也想从现世界弄些枪来,但是这根本就不现实。也有不少穿越者借助自己的记忆,造出了燧发枪,但现在不是1300多年后的明末,冶金工艺还很落后,一时造不出枪管和子弹。

    李松所能做的,只有尽量使用目前能够实现的技术。虽然困难重重,却很考验个人能力。他反复回忆自己看过的网文,想到了马镫和指南针这两样东西。

    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

    在没有马镫的时候,古代人骑马是一桩苦差事,因为当马飞奔或腾跃时,骑手坐在马鞍上,两脚悬空,只好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紧地抓住马鬃才能防止从马上摔下来。

    古代各队,如波斯人、埃及人、罗马人以及希腊人都不知道、更谈不上使用马镫;著名的亚力山大大帝率军征战时,他的骑士们的双腿也是横跨于马鞍两旁,双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马镫发明以后,这种麻烦就迎刃而解了。战马更容易驾驭,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所以说,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华夏史书上并没有记录开始使用马镫的确切年代,从考古的情况来看,马镫应该是从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使用的,然后才传播到世界各国。

    中国发明的马镫引入欧洲以后,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也有助于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目前,晋朝和游牧民族的骑兵都还没有装备马镫,李松调查了不少军队老兵后,也证实了这一情况。而按照历史原本的发展规律,要过三、四十年后,骑兵才会开始装备马镫,但也要过了一百多年才真正大规模应用。

    而作为华夏四大发明中的另一个:指南针,其前身称作“司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古人早就发现山里有一种长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