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清甜紫藤花(第1/4页)  几度春半,几许秋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几度春半,几许秋凉最新章节!

    今天是洪老夫人的生日,晚秋在屋子里梳妆妥当后走到前边去问父亲何时起身去洪府,谁知父亲竟不在屋内,晚秋问了李大伯才知道,她父亲天微微亮的时候就已经出门去了,说是先去买些东西。

    晚秋很是纳闷,这么一大清早的父亲跑出去买什么紧要的宝贝去了。正想着,只见院门被推开,父亲提着家里的那个两层食盒走了进来。

    晚秋笑着迎了上去,问父亲道:“爸爸,您老人家一大清早这是去买什么好吃的了?”

    荫山慈爱的对女儿说道:“我到西头的柳芽胡同给洪老夫人买了旋粉和门钉包子,去祝寿的时候带给她。”

    晚秋笑着打趣父亲道:“爸爸,您老人家可真逗,去祝寿哪里有送小吃的,再说了,人家洪老夫人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哪里会吃咱们这些胡同里的吃食。”

    荫山笑了笑,并没有向女儿再解释什么,他像提着宝贝一样小心翼翼的将食盒放到了堂屋的桌子上,然后叫李婶子夫妇赶快把早饭摆上来,他和晚秋吃了好早些去洪府。

    父女二人匆匆的吃过早饭,荫山换好了衣裳之后便带着女儿坐车前往洪府祝寿。一路上,晚秋满是欣喜的想着今天可以在洪家看见子声,哪怕只是那么远远的看着他心里也是满足的。

    坐在车上的荫山无心观赏沿途的街景,他的眼前一直浮现着三十多年前的画面。

    那年,大清还没有亡国,荫山也只有十八岁,刚刚在京城唱出了些名堂,一次荫山所在的班子被请去唱堂会,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时年二十四岁的洪家大少奶奶。三十多年过去了,荫山始终都清晰的记得当年的情景。

    荫山出生在杭州的乡下,六岁的时候因为生计艰难才随着父母千里迢迢的来京城投奔在这里做买卖的大伯,后来因为大伯家住的柳芽胡同里有一家名为福安社的京戏班子,荫山天天都跑到那院里去看班子里的演员们练功排戏,时日久了荫山竟深深的迷上京戏,并且能够用稚嫩的嗓音将整本的失街亭有模有样的唱下来,这让戏班子的师傅陆福安

    很是惊奇。他见荫山小小年纪天赋过人,长得周正,骨架也大,便有意收荫山为徒,想将自己的衣钵传授给他。素日与陆班主就交好的大伯在听陆班主登门说出了想收荫山为徒的想法后,心里自然十分的愿意,他在征得了兄弟两口子的同意之后便专门挑了个好日子带着荫山到福安社拜了师傅。因为两家同在一条胡同里,荫山每日白天在师傅那里学习,吃住仍在大伯家里。

    荫山跟着师傅学了八年的戏,在师傅的精心教导和栽培下,终于在十八岁那年在梨园行崭露头角,有了些名声。

    那天,洪家的老爷过生日,荫山在师傅的带领下来到了洪府唱堂会,他们被管家带着来到了花园里的那座小戏台前。洪家当时财力正盛,老爷是从三品的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掌管着一国盐事,几任干下来捞的银子自然不在少数,因此上全家人不仅住着宽大豪华的大宅子,一应的吃穿用度也是颇为奢靡铺张。

    荫山第一次到这洪府来,就被它的豪华与幽深所深深的震撼,他心想紫禁城也应该就是这样吧。更让荫山惊喜的是这洪府从前门到内宅再到花厅,到处都爬满了枝叶繁茂的紫藤,在那柔韧的枝丫下垂挂着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荫山是江南人,在他儿时的记忆里自己杭州老家的房前屋后也随处可见这紫藤花,每到夏季母亲都会采摘一些新鲜的紫藤花回来,放在热水里一焯再凉拌一下,就是一道可口下饭的小菜了。自从来到北平之后,荫山就再没有见过紫藤花,那天在洪府看到那满院紫莹莹的花串后,心里又是亲切又是惊喜。

    洪府的管家将他们安顿在小戏台后的几间平房后就急匆匆的到前边院子忙去了,只留下了两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