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1/2页)  大唐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京制形成,创造了两个先河。    五京制,总共四个陪都,一个京城,汉人王朝中,从未有过这般的玩法,当然,辽国才是开创这个先河,    第二个,则是唯一开国,陪都就陷落在他国的朝代,很是稀奇古怪。    大家都觉得很没面子,甚至北京在晋阳都成,幽州从未当过国都,很不合适。    不过,皇帝的话就是圣旨,众人也不想违抗。    “陛下,北伐之战,战果累累,除了定都以安人心外,微臣以为,处置那些归降的兵卒,才是至关重要的。”    孙钊连忙岔开话题,拱手说道:“宋军淮南五万之众,河南道高怀德三万,洛阳六万,汴梁三万,关中降卒三万,共计二十来万,这些兵马中虽然不乏精锐,但却不过三成左右,余者都是一些**,兵油,与其禁锢与军中,不如发些钱粮解散。”    “民间正好精壮短缺,好让其成家立业,增加户口。”    “目前不急。”    皇帝轻声道:“洛阳的宋军,如今正在疏通洛水,汴梁的在疏通汴河,黄河泥沙俱下,也得疏通一二,与其徭役百姓,不如用其磨砺一下宋军的脾气,也能省却不少的粮草。”    “陛下,此言虽然有理,但却名不副实啊!”    孙钊一脸心痛地说道:“这些禁军,高约六尺,吃食极多,普通的嚼食抵得上两三个民夫,其又久习军阵,干活却懒散,事倍功半。”    “与其这般,还不如雇佣流民,一来让其有个稳定的吃食,二来,民夫干活麻利,腿脚利索,吃苦耐劳数倍与宋卒。”    “钱粮虽然重要,但要以稳定为先。”    李嘉摆摆手,说道:“目前来说,让这群宋兵不能偷闲,疏通河渠,已经算是一石二鸟之策了。”    孙钊欲言又止。    他这个财相当了多年,已经抠搜惯了,见到这般浪费的举措,实在是忍受不住。    “陛下,宋卒虽然战败,但也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让他们操持河工之事,怕是太过于浪费,不如汲取其精锐并入御营,以强干弱枝。”    王溥抬起头,终于发出了自己的言语。    “不行——”宰相邓斌连忙否决道:“宋卒沿袭乱世陋习,绝不能让他们污秽了御营的操守,尤其是其以下克上之习,绝不能传下。”    赵诚等人也微微点头,表情严肃,显然是默认了。    王溥闻言,气涌上头,但一想到赵匡胤的行径,瞬间就憋住了,这是在打脸啊!    魏仁浦一向老沉持重,见识广泛,见到王溥被噎住,他笑了笑,轻声解围道:    “微臣听闻,大唐御营之所以百战不殆,有了个妙方,乃是设立练兵大营,如同熔炉一般,将兵卒重新操练培训,什么样的人物,进去两三月,就会变样。”    “不如,朝廷在汴梁再设练兵大营,将前宋之精锐回炉重造,假使时日,岂不是变废为宝?”    “哈哈哈,没错——”李嘉大笑,很是赞赏道:“变废为宝,此句着实很妙。”    随即,其对着这些老臣们说道:“如今咱们统一天下,无论是南人,北人,俱为一体,是为唐人,其虽然有所陋习,但也不可尽弃,淘汰老幼,练兵重造,数月后,也是咱们大唐的精锐了。”    “除了兵卒外,将校也是至关重要。”    孙光宪沉声说道:“宋将乱世以生,不适太平,更是不畏皇威,其上行下效,以致于兵为将有,闻将而不知上,其行可鄙。”    “陛下早有先见之明,设立演武堂,与将校识军令,知忠义,显军策,两三载光景,就可脱胎换骨,虽然不至于成为名将,但可成为中庸之将。”    “所以,可将那些宋军中下将校,入得演武堂,一来解除威胁,二来也能培训良将,两全其美。”    众人闻之,纷纷表示认可,让那些武将们读书认字,深受儒家教化之礼,知晓忠义之理,文武双全,这才是至理名言啊!    李嘉也微微颔首,这番道理,着实不错,兵将分离数月,甚至上年,再多的畏惧,也会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