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鞋(第1/2页)  布依人家的金秋时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布依人家的金秋时节最新章节!

    慈母千遍缝,心似纳鞋线。

    做人如做鞋,修鞋如修心。

    儿时记忆中,母亲在油灯下制鞋的样子历历在目,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所有人穿的鞋都是母亲亲自制作的,相信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有穿过母亲制作的鞋子,然而,制作一双鞋需要许多繁琐的步骤。

    首先,准备好做鞋的布料,把布料排列好,通常一双布鞋的面料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也就是接触脚背皮肤的一层分为白色布料,中间二层、三层可随意搭配,第四层为外表层,一般采用深色布料,主要是考虑耐脏又容易清洗,是展现出鞋子颜色和花草,同时也是展现给人们看的。

    其次,是把四层布料粘合成一块,其中用于粘合的材料是将魔芋磨成粉末状,通过高温加热煮沸,然后再均匀地摊开在每一块布料上,把另一块布料覆盖其上,依次类推,完成四层布料的粘合,等布料中的魔芋粉冷却后,四层布料就牢牢粘在一起了,在用笔将脚的尺寸勾勒出来,沿着勾勒的线条剪下,在用细线将剪开的布料边沿一针一线地缝合,达到光滑且不漏线头的效果,完成布鞋的面料制作。

    再次,将做好的鞋子面料跟鞋底缝合,一般鞋底都是从集市上卖回来的,那时人们管鞋底叫做胶底,只见把许多根细线揉搓成一根较粗的线,用针将线穿过厚厚的鞋帮,发出“吱吱”的声响,由于胶底很硬,需要通过抵针进行推进,避免伤到手。抵针,一种类似戒指一样的器物,但比戒指要宽许多,主要用于针线活,起保护手的作用。通过三两个白天的时间,一双崭新的布鞋便呈现在眼前。

    在当时的条件下,同一双鞋,上学的时候穿,做农活的时候也穿,因为没有过多的鞋子换,时间一长,鞋子磨损了,穿坏了,母亲会修鞋,也就是缝缝补补,把磨损的地方用线或者碎布料重新缝合,简单的说就是打个补丁,然后继续穿。那时候最讨厌穿打补丁的鞋子,总觉得不美观,但也没有办法,只能一边抱怨着一边又将它穿上。

    母亲没有过多的文化知识,但她经常会用做鞋的道理来教我如何做人,时常告诫我做人切勿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制作一双鞋的过程就好比一个人成长经历。少一针一线鞋子的寿命就会随之短暂,多纳一层布料,就多一分温暖,鞋子磨损了,坏了,都可以修补好,实在不能穿了,就重新做新的。如果一个人坏了,应该如何修补?

    鞋子上的每一个补丁,就像一个人身上的缺点,磨损越多补丁越多。人的缺点多了,对于旁人而言,接纳你的机会就少了,做人是没有回头路的,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缺点,提高自身的修为和能力,才能改变身边的环境,鞋和人亦是同理,用的材料不同,努力的成果和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国家繁荣昌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面上的鞋子形形色色,卖鞋的商家越来越多元转化,鞋子的款式也非常的时髦和前卫,价格差距越发明显。买鞋的人越来越挑剔,鞋子的性价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的攀比对象。

    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初学走路,他给孩子买了一双学步的鞋子,具体什么牌子给忘了,听他说小朋友的鞋买成300多块,我很惊讶!因为在我所了解的情况下,小朋友处于快速成长期,几乎是一天一个样,鞋子没穿多久又得再买过,没必要买很贵的,我觉得一般小朋友的鞋几十到一百来块就已经很不错了,可谁知道竟是如此的昂贵。

    母亲做的一双布鞋,成本价也就二三十块钱,甚至还不到这个价,基本上值钱的是心血,是那份做人的纯朴,是那份做人的道理。现如今,人们生活奔小康,很多人穿的鞋,稍微旧一点就扔掉不要,重新购买新的,很少有人会想到修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