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节 平静的小山村(第1/3页)  真武明龙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乐二十一年某日深夜,远征途中的永乐帝朱棣正在他的行在内休息,忽然卫士前来通报,礼部左侍郎胡滢有要事求见。深夜被扰,朱棣不怒反喜,心中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恐惧,他十分清楚,如果没有他的命令,胡滢是绝不可能私自回来的,而此刻胡滢不经请示深夜到访,必然只有一个原因:他找到了那个人!

    随着卫士的引领,一个在朱棣印象中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年人来到了他的面前。朱棣挥了挥手,卫士便心领神会的退了出去。望着面前一副饱经风雨,憔悴模样的礼部左侍郎胡滢,朱棣的心中却是波翻浪涌的另一番景象:二十一年来,他励精图治,重修长城,再造运河;编撰《永乐大典》,三战交趾,四征漠北,桩桩件件,俱是青史留名,千古传诵的丰功伟业。然而,在这些功绩被世人传颂的同时,这二十年来,他暗中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的寻找,而胡滢,就是这些年他所派遣出去天涯海角打探建文帝下落的人。

    那个躲在暗处的人,只要一天不被找到,朱棣的心中就总是难以心安,生怕哪一天,那个人就会跳出来,像当初他夺走那个人的一切一样,将他所创造的辉煌再度夺去,每想到此,朱棣就如鲠在喉,寝食难安,好在,这一切,今晚都会有个水落石出的确切结果了。

    “爱卿平身”,朱棣用平静的语调淡淡的说道,可是,他那浓眉之下深邃的眼眶中所流露出来的目光,却透露着炙热。“谢皇上”,胡滢站起身来,肃手而立,他的视线顺着足尖所指的方向向前方延伸,经过一张大而洁美的白色虎皮之后,与那俯视着他的灼热目光交接相对:“我找到了他”胡滢的表情镇定而又自信。目光交汇,片刻之后,永乐帝端坐的身体如一座悬在半空中的山峰轰然落地,软而慵懒的靠在了龙椅的扶手上,长长的吁了一口浊气…………………………………………………………………………………………………………………………………………………………………………

    浪涛声声,劲风烈烈,旌旗随风招展摆荡。放眼望去,大明舰队如一条长龙横距江岸。当先一艘巨舰之上,皇城禁军精锐铠甲鲜明,长矛的尖端凝成一点青光,在阳光的照射下,铺展成一片灿烂星海,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令人胆寒。郑和身材高壮伟岸,傲立于帅旗之下,英姿勃勃。身旁并立一名身穿杏黄道袍的道士,长冉美须,仙风道骨。此时正一言不发的凝望前方,大军铺天盖地般的气势,竟似未能在他心中激起丝毫涟漪。

    羌桹一声龙吟,宝剑清越之声激荡而出,郑和长剑前指,不怒自威的声音随风波荡开来:“出发”!!!恰在此时,一道晴空霹雷从天而降,远在天边,却又似近似眼前。咔嚓巨响,天空犹如一块华美的布匹被从中一破而开,巨大的威能震彻天地,海浪骤然剧烈翻涌,战舰动荡摇晃,三军气势戛然而止,人人神浮气短;盏茶之后,骚动才渐渐平息。

    郑和作为一军主帅,巍而不动,眼望三军,口中却低语垂询道:“天师,大军未动,天降雷霆,此象是吉是凶”?那道士闻言抚须而笑道:“天降雷霆,壮我军威”。郑和闻讯,胸中豪迈之气喷薄而发,衣阙随风飘飞舞动,面对三军厉喝道:“天降雷霆,壮我军威”!大军雄阔之声随后以星火燎原之势弥漫开来,应和之声此起彼伏:“天降雷霆,壮我军威,天降雷霆,壮我军威……”“嘟……”巨大长号吹响,舰队浩浩荡荡开拔,在江流刷刷声中渐行渐远…………………………………………………………………………………………………………………………………………………………

    大明疆域西南,蛮荒之地。深山之畔,丛林葱郁,秀竹参天。在青翠竹林的掩映之下,顺着一条石阶蜿蜒曲折,榭俪而上,尽头处,依山而建,三间青色石砖搭砌而成的草顶石屋便位于此处。廊下左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