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节 吃起来烫嘴的画作(第1/3页)  技艺天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技艺天王最新章节!

    喝水解渴结束。

    秦淮将蜡模涂抹上一层抗高温材料,这类材料能够迅速凝固,而且厚度宛如薄膜,可以将秦淮雕刻的每一个细节都拓印下来,不过,如此优秀的性能背后,亦是高昂的售价。

    不过对于精益求精的手艺人来说,这类材料的诱惑力是致命的,秦淮当然也不例外。

    将材料均匀涂抹,待得凝固后,秦淮缓缓增加涂层,直到涂层多达二十层,确定涂层能够承受铜水的重力后,方才停止涂抹。

    放置。

    令其自然凝固。

    接下来,秦淮将蜡模中的蜂蜡融掉,只剩下一具有着鹰形的空壳。

    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人两千年前发明,沿用了两千年,却被二十世纪的米国人拿去申请专利的失蜡法。

    在科学方面:

    由于失蜡法十分先进,可以将锻造的零件或是青铜器精确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故而现代航空飞行器的零部件,统统都是采用失蜡法来锻造。

    在艺术雕塑方面:

    失蜡法可铸造出形状非常繁复精湛、美轮美奂的铜器。

    不过,采用失蜡法制造铜器,需要历经蜡塑、灌型、修胚、再造型、修整、铸造、抛光、打磨、表面处理等几十道手工工序,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但凡其中一个步骤未能衔接上,就是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所以,失蜡法铸铜的成品率极低。

    采用失蜡法锻造铜器,需要静静的坐下来,对手艺人的耐心和心性也是一份极大的考验。

    而在秦淮的工作厅里,从来没有浮躁二字。

    工作厅内的每一柄雕刻刀,每一个角落,每一张图纸,甚至是每一粒尘埃,都写满了宁心静气,聚精会神,敛神屏息。

    这就是艺术家。

    艺术家的生命和品质,可以传承给作品,也可以传承给周围的器具。

    将融化的铜水罐用工具钳托出来,秦淮将烧得通红发亮的液体,微微倾侧,倒入磨具中。

    那炙红的液体仿佛是被驯化的小蛇,乖巧的划出一道抛物线,从小小的孔洞中,以极其均匀的速度,缓缓进入磨具。

    记得欧阳修有一篇《卖油翁》。

    其中记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酌油高手。

    这位高手可以‘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意思是,这位卖油翁用铜钱覆盖在葫芦口,用木勺舀油倾倒,油能从小孔滑入,却不沾上钱币半点。

    秦淮也是如此。

    虽然预留的小孔只有一颗黄豆大小,但秦淮的手臂悬浮在空中,连半分颤动都没有。

    一柱铜水,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同一直径,从小孔轻轻滑入,没有一星半点的溅出。

    这一过程其实难度极高。

    首先,铜液倒入的速度不能过快,欲速则不达,铜水倾倒过快,会导致模具中的铜水杂乱无章,缺少厚重感。

    其次,铜液倒入的速度也不能过慢,拖泥带水会导致模具中的铜水出现气泡,甚至是空心区域。

    倾倒铜液是一份技术活儿。

    眼力、预判力、直觉、耐心缺一不可。

    秦淮五官凝肃,铜液在模具中缓缓上涨,一层一层,循序有秩,在尚未完全凝固时,上方铜液的重量,配合液体的流动性与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将下方的铜水层序压的严严实实。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工艺水平,制造出来的器具品质是截然不同的。

    那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手艺人凭借一颗匠心,将一个又一个的不被人所注意的细节完善升华,最终堆叠出肉眼可察的质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