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五章 选股思路(第1/2页)  完美K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仅仅休息了一天,梅豪韵的三人小队便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按照计划,他们必须尽快筛选出十几家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并展开建仓行动。

    梅豪韵之所以笃信能找出这么多价值严重低估的中小市值个股,是因为中国股市本质上还只是弱有效市场。通俗点讲,就是股价不能客观反映公司的真实基本面情况。这固然与a股投机炒作盛行的风气密切相关,但是根源在于投资者结构的问题。

    中国股民其实并不比别人笨,反倒是因为太聪明了。他们深知普通散户根本没有纠错市场的实力,因此早早地放弃了价值发现的努力,转而选择跟随所谓的“主力”、“庄家”。从个体角度来说,这么做无疑是理性的,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反噬作用巨大,助长了投机炒作的风气,同时造就了畸形虚高的新股价格,从而在源头上遏制了a股的投资价值。也正因如此,中国的更多聪明人不相信股市,把远离股市作为了人生信条之一。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投机炒作导致a股的暴涨暴跌,从而更强化了投资者的短视,逐渐失去了价值之锚的中国股市,常常涨也过头,跌也过度。

    海外成熟市场之所以比较健康稳定,除了百年积淀的投资理念之外,合理的投资者结构更为关键。比如华尔街的几大投行财团,堪称真正的超级主力,他们深知资本市场的健康繁荣才是长期滋养自己的土壤,保护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去破坏市场生态?而数以万计的中小私募基金与华尔街巨擎相互制衡,成为平衡资本市场生态的最重要力量。正是这数以万计的中小私募,致力于搜寻市场上各种错杀的品种,如同一群秃鹫,只要一闻到机会,就蜂拥而至,将猎物啃得骨头都不剩。而且,这些“秃鹫”不仅做多,还可以做空,投机炒作、弄虚作假的品种同样会被砸得面目全非。可以说,独立思考、嗅觉敏锐且数量庞大的中小私募基金是维护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成为强有效市场的根本保证。相对而言,中小散户在发达市场就属于少数派了,老外们更倾向于购买基金产品间接入市,极少有热衷直接买卖股票的普通人。这就是发达市场所谓的“纺锤形”投资者结构。

    反观中国股市中的投资者,主要集中于散户和主力这“两极”,是典型的“哑铃形”结构,特别缺乏中间层。散户投资者不是不思考,只是他们在投资决策时,很少考虑:公司到底值不值这个价;而更多的考虑:有没有成交量、趋势怎么样,主力庄家是在吸筹还是出货?从而导致了a股估值体系的紊乱。

    在过去的投资生涯里,梅豪韵深知,思考这些对他来说没任何卵用的“大道理”与他的屌丝身份极其不符。可他就是忍不住思考,大概是因为十多年的时间太长,每天琢磨跟庄、量价、指标这些,都想腻了,还多出大把时间无所事事,想想“大道理”也是一种消遣。只是思考的结论没地方说,说出来也没人听,其实挺郁闷的(只能写写,取悦一下自己)。况且,他的偶像威震天虽然已经在网上消失了好几年,可他的思维方式始终影响着梅豪韵,令他时不时不由自主地“忧国忧民”。

    在选股方向的问题上,梅豪韵表现得有些独断专行。这也难怪,投资方案是他设计的,选股是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如果他连成熟的思路都没有,那玩笑可就开大了。没有安排过多讨论,梅豪韵直接阐明了自己的思路。他认为:通常被市场错杀,且估值回归的逻辑比较容易被接受的股票,主要产生于如下三个方向:

    第一,周期性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大多数传统行业的景气度都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这本来是个客观规律。然而,由于国内投资者的不成熟以及部分大资金的恶意误导,使得周期性个股的价格波动幅度扩大,处于景气周期拐点或景气初期的龙头公司,往往具备极佳的价格弹性。举个例子,某周期行业的龙头公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