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一章 后路(第2/3页)  逆水行周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求很大,你们要在确保品质和卫生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产量,不光是为了挣钱,还是为了带动就业。”

    “你家的九制陈皮越好卖,用工需求就越旺盛,而且对橘皮的需求量会越来越高,那么种植橘子出售,就成了许多农户生财的途径....”

    “橘林面积越大,需要的人手就越多,所以,这些农户也会雇人,同样创造了就业机会。”

    “其他食品加工工场也是如此,实业发展,能够带动下游相关产业一起发展,造福更多的人。”

    “朝廷一直都在鼓励发展实业,但还不够,接下来会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仅以食品加工业而言,诸如轮船招商局之类的机构,会加大食品的采购,你们要抓住商机,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生意要做,污水不能乱排,要是污染了地下水,导致周边百姓饮用水出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以前的问题,现在又来了,处理起来更麻烦。”

    话题转化之快让人错愕,不过王越早就习惯了,所以能够跟上宇文温的思路,他知道对方是在以黄州西阳为例,讲污水排放的问题。

    黄州西阳因为各类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发达,所以水污染的问题十分严重,曾经

    严重到激起公愤。

    印染、制革、屠宰、造纸废水又黑又臭,直接排放到河里、江里,不但弄出大量死鱼,还弄得江水、河水连牲畜都不愿喝,百姓看在眼里,怒火那是蹭蹭蹭往上窜。

    加上西阳的常住人口剧增,已经飙升到十万户以上,按每户五口人计,就是五十万以上的常住人口,论起人口规模,西阳城如今仅次于长安、洛阳、邺、晋阳。

    西阳城每天都有大量腥臭污水排放,官府努力了许多年,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措施,最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供水、净水、排水体系,才解决了这一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

    这套体系,如今已“移植”到长安,为的是确保长安的饮用水安,宇文温还为此做出了牺牲,在城北开了污水总排放口。

    长安城的地势,总体来说是东南高、西北低,所以城的污水汇聚起来后,最自然的去向就是往北流,然后流入渭水。

    而长安城的北侧是皇宫。

    有谁愿意住在污水排放口附近?

    污水沟又臭,蚊虫又多,臭味扑鼻且不说,蚊虫叮咬多了,搞不好会得什么奇奇怪怪的病。

    如果有得选,谁也不愿意住在污水排放口附近,更别说皇帝。

    然而皇宫必须在正北,也就是要有“坐北朝南”的气势,绝对不能搬迁,所以当初建设新长安城时,城的污水排放是个大问题,对此,设计者们给出了解决方案。

    那就是把污水往渗井里排,靠渗井来处理污水。

    渗井,是在地层中开凿立式孔洞,将地面水和上层地下水引向更深的地下层,符合自然渗水规律,是一种立式地下排水设施。

    新长安的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城中近百个坊,每个坊宛若一座小城,坊内住着大量居民,开凿大量水井取水,十分方便,而坊内产生的污水,就往各自坊内的渗井排放。

    虽然渗井确实有过滤污水的作用,但这种物理过滤只能将肉眼可见物过滤,却滤不掉可溶性污染物,以及细菌。

    长安故城汉长安城,原先就是主要靠着在城里打井取水、在城里以渗井排水,结果数百年下来,地下水水质恶化,不得不另外选址建城。

    那么,同样是打井取水、以渗井排水的新长安,因为人口剧增,大量工场、食品加工场的出现,排放的污水水量及污染程度都会大幅增加。

    不需要等数百年,可能数十年后地下水水质就会劣质化。

    即便水还能喝,却会影响居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