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中流砥柱(第1/2页)  逆水行周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夏末,天气炎热,漫长的车队行驶在官道上,官道南侧是山壁,北侧不远处是黄河,自西向东流而去的黄河水,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黄河之中,有一座巨大的石柱矗立着,承受着河水冲击却巍然不动。

    此柱名为砥柱,外形高大如山,又名砥柱山,山脚下是茂密树林,山腰有些许云雾,看上去如同一根硕大的柱子立在黄河之中。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禹治水时,这砥柱山就有了,也正是因为有了砥柱山,这一段黄河变得“暴躁”起来。

    砥柱山脚下横着一道高高低低的岩石,进而让流经的黄河水形成三股急流,北边一股被称为“人门”,中为“神门”,南为“鬼门”。

    这三“门”之中,以“鬼门”尤险。

    也正是如此,此处黄河峡谷有了三门峡的称呼,由于黄河水在该地最急最险,因此船只在经过三门峡时,触礁遇难的事故常有发生。

    然而河水再湍急,直对砥柱山冲去之时,这根高大的“柱子”却迎着险恶水势巍然屹立,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故而砥柱山又得名“中流砥柱”。

    有名归有名,砥柱山对于黄河上的船夫来说就是鬼门关,每一艘平安通过砥柱山的船只,船上人员都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如果不是为了生计,没有人愿意冒险行船穿行砥柱山河段,正因为这片河段行船不易,导致从关东运往关中的物资大部分只能走陆路,而连接洛阳和长安的“两京道”,就成了天下最繁忙的道路。

    然而官道虽然古来有之,却不是平坦大道,某些路段颇为崎岖,如果是轻便马车通过倒也不要紧,但满载着沉重货物的马车和独轮车走在上面,会比较吃力。

    对于这支正在向长安行进的队伍来说,输送的物资虽然很多,但相对比较轻松,因为官道已经经过整理,相对往日平坦了些,而坚固耐用的四轮马车,分担了许多沉重的货物。

    故而推着小车的青壮们轻松些许,才有空闲看着北侧那砥柱山,不时发出感慨。

    而让他们津津乐道的事情,是队伍所输送的货物,这些货物之中,除了必然有的粮食、布帛,据说还有各种海产。

    首先是在长安大受欢迎的昆布,又称海带,还有瑶柱、咸鱼等名贵海产,与此同时,还有海边盐场出产的精盐,以及据说是海外番邦出产的海参。

    一说到海参,许多人都觉得很奇怪,大家只听说过长在土里、极其名贵的人参,却从没听说过长在海里的人参。

    海里都是盐,这种人参吃起来会不会很咸啊?

    平民百姓没见过世面,不要说人参,就连肉都没机会多吃几口,更别说知道海参的味道,所以运送物资的青壮们,只是将这当做奇闻异事,日后在同乡面前炫耀的本钱。

    自从那什么市舶司成立后,运往长安的海外方物就多了起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常年往返于两京道的百姓,才得以接触到各种稀奇的海产。

    当然,所谓的“接触”,实际上就是听说而已,市舶司运往长安的货物,都装在一个个上了封条的木箱里,大家最多闻到些腥味,实物是没资格看的。

    但大家都知道,这些海产运到了长安,扣除送入皇宫的那部分,剩下的海产,能在东西市卖出好价钱,如今的长安城里,对于昆布、海参等异国海产的需求可是很大的。

    青壮们正幻想着昆布是如何的美味,却见前方道路旁土坡上聚集着许多人,这些人之中,有几位身着官服,正看着河中的砥柱山,指手画脚。

    这样的情形,青壮们见得多了,一般是路过此处的官宦,见着宏伟的砥柱山景色不由得流连忘返,摇头晃脑作诗,感慨一下景色秀丽。

    但今日这群人的行为有些奇怪,土坡旁有人搭起三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