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
“那当然,亏了八十余万贯,打起仗来本就花钱如流水,而接连半年的军需订单,你以为本公贴的钱是小数目?”
一本账册交到杨济手里,他翻看起来,越看越觉得触目惊心,宇文温这次风光的关中之行,到回师之后确实亏了许多钱。
“朝廷的朝鲜之役,八年下来耗去七百余万两白银,往多了算折合每年也就一百万两,国公这一次出征,就有将近百万贯花费?”
特定语境下,杨济所说“朝廷”自然指的是大明朝廷,这也是他潜意识里的朝廷,朝鲜之役指的是万历三大役之一的朝鲜之役。
那是国战,官军(明军)出境作战消耗会更大些,但军费不过一年一百万两白银,即便按一两白银一贯铜钱算,也就是一年耗费一百万贯。
结果宇文温只是在山南荆州和关中地带走了一圈,半年左右时间就亏了八十余万贯,这其中莫非有猫腻?
没有,一项项明细汇成表格,所有的开支都在上面,让他一目了然。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战场上双方对砍,坏掉的刀、铠甲以及射出去的箭矢都是消耗,刀、甲叶可以回炉,但那也得耗钱。
这一项消耗折合成铜钱大约有十万余贯,
当然都是走的军器监账目,不需要宇文温掏腰包,他的“自费项目”是虎林军。
虎林军兵力五千人,属于宇文温个人的募兵,开支部自理,无论留守还是出征,以六个月计共花费军饷将近五万余贯。
平均每人每月军饷一贯七百文,然后还有计功奖赏、伤残补助、阵亡抚恤,都是实打实没有克扣、拖延。
官府对立功将士有奖赏,但宇文温的赏赐也不会少,说白了就是收买军心,这是他的禁脔,不会让别人影响到军心。
花费不菲,但战斗力也是刚刚的,比起每人每月不到五百文军饷、吃沙拌饭的寻常军队来说,训练有素的虎林军将士一打三没问题,至于结阵之后的战斗力更是不用说。
花钱保证战斗力,值,实际效果也很好,但花钱如流水也是必然,累计花了宇文温二十余万贯。
接下来是大头:军需订单。为了激励士气,肉松、咸蛋、火腿、腊肠等副食品破天荒供应,将士们吃起来自然是开心。
但天下哪处军队有如此待遇?平日里寻常百姓甚至一年里都吃不上几口肉,这种超出常规的福利,已经超过山南官府的财政能力。
只能是宇文父子私人补贴费用,而且耗资不菲,其中大头是宇文温出。
废话,下订单受益的都是黄州作坊主,费用大头他不出莫非让父亲、兄长出?
四十余万贯的缺口,都是宇文温填的钱,加上“自带干粮”的虎林军,还有安置关中迁来的百姓也得花钱,累计亏了八十万贯,这些钱都是宇文温一文一文赚回来的。
一个人有这么多钱,是不是夸张了点?不夸张,这年头权贵之家窖藏铜钱数十万贯的情况不罕见,无非是宇文温的钱花出去罢了。
花出去的钱,回笼寥寥,能预期的赏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他不是入寇中原的游牧大军,抢人抢钱抢珠宝,屠城、贩卖人口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为了安置关中迁来的百姓,还自掏腰包补贴开支。
综合来说,宇文父子如此投入,获利是巨大的,因为他们收复了关中,扭转了不利的局势,及时拉拢了许多势力,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胜利。
从关中迁来鄂州的百姓,户数逾万,光靠鄂州现有人口自然繁衍怕是要用上数十甚至上百年,这也是无价之宝,再划算不过。
但是按照账面来算,那就是巨额亏损,尤其宇文温大亏特亏。
杨济看着账目,叹了口气,宇文温能赚也能花,光靠着如今的产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