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追忆旧事(第1/2页)  赤焰雕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通儒道:“四十多年前,为父也像你如今一般年轻气盛。当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意指临安。也是时势造英雄,山东济南府出了一位壮士耿京,因不满金国赋税繁重便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不出几个月就聚起十数万人的义军,称之为忠义军。后来大宋朝廷与耿将军联络,任命他为节度使。”

    元青山本想父亲所讲的不外乎一些教化寓言而已,以此来劝勉自己,不料此刻却听父亲提起这样一件国家大事来,并且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免如坠云中,不过听口吻此事与父亲好像有着莫大的关联,元青山虽然感到诧异,更加觉得好奇,因此侧耳仔细聆听。

    元通儒顿一顿,继续说道:“耿京将军手下有一名都尉叫做张安国,此人阴险猾黠,与我一起在耿京将军帐中听差,只可惜当时为父年纪太轻,不善琢磨人心,未能早早识破这人的真实面目。”

    元青山对耿京抗金一事早有耳闻,此时听到父亲竟然曾经跟随耿京抗击金兵,对父亲敬重之外增生钦佩,心下早已欣喜不已,也不打岔,兴致勃勃地继续听着。

    “不久,耿京等率领忠义军与淮河南岸宋军夹击金兵,然而张国安因贪图金朝高官厚禄的诱使,在这关键时机率部叛乱,竟害了耿将军的性命,义军一时大乱。为父得到消息后大惊,急忙上报。此时掌书记辛弃疾听后大怒,做出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来。”

    元通儒说到这里,脸上露出慷慨之色。元青山问道:“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

    元通儒抬首眺望,声音也铿锵起来,道:“为父以前只知道辛义士不过一个的掌书记,一介书生而已,谁知他不但武艺出众,胆色更是过人,只带领五十余名死士便直扑敌军大营,最终竟然生擒了张安国。但除辛弃疾以外,那五十余名壮士大多战死,只有少数武功高强的能全身而退。为父当年正是这五十名勇士中之一,并且能侥幸不死,只是辗转再返回山东时,反金阵营已经寥落不堪。”

    元青山听到这里,不由得大喊了一声好,由衷对辛弃疾等人赞叹倾慕不已,想到父亲竟然也是那五十余名义士中之一,早已忘记了今日所有不快,意兴盎然地问道:“那后来又如何?”

    元通儒接着道:“待我返回山东后,耿将军昔日旧部早已无从可找,只因山东属金国辖域,我不敢轻易露出行踪,只能白日藏匿,晚上出来查探义军消息。不料还没几天,我就被人追杀。”

    元青山虽然知道父亲并未遇害,但心里不由暗自着急,对于父亲因何被追杀,追杀者是谁,急切想要弄个明白。

    元通儒道:“经过多次缠斗,我终于知道追杀者竟是当年同僚,曾与我同是辛义士手下的毕升斗,此人原是建康府茅山上清派高手,不知何故加入义军,此人与张安国平日过从甚密。时至今日,为父也不知他是出于什么缘由遍寻当日擒拿叛贼的仅存义士。也怪是为父疏漏,竟然被他窥见行藏。”

    “那毕升斗的三清剑法着实厉害,为父不敌,险些为他所杀,后来于巧合之下得以逃脱,回想当年情状,真是九死一生。再后来,为父得知毕升斗因为找不见我,转而去寻找其他还活着的义士,也顾不上我了,为父便一路往南到了扬州。我在扬州苟且偷生二十多年,本以为从此安稳,便娶了当地一名杨姓女子为妻,也就是你的生母。第二年,你母亲生下一名男孩,便是你,往事恍惚,想来已是一十八年前了。”

    元青山从与父亲相依为命,从来不知道他曾经在扬州遭逢过如此坎坷,尤其听他提及母亲,眼眶湿润,不自流下泪来,嘴里轻声唤了一声娘。

    元通儒叹息一口,又说道:“到你三岁之时,为父打听到毕升斗也到了扬州,虽然他暂时并不知元家住所,但为策安全,为父与你母亲决意移居临安,一来临安地阔人杂,便于隐身,再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