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大家的《丑奴儿》(第1/2页)  80青年的笔下光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感慨是人生回头看后,自我的一番剖析后然后无奈感慨,为什么我之类的,毕竟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回头路!

    常亮也迷恋过一段时间的重生文,那时候也是刚刚进入海洋渔业做渔民的第一年,因为工作的不适应产生的一些情绪后迷上的。

    你有多后悔,你就多感慨。

    “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这句话大人们经常这样说,特别是常亮听到的最多。

    然后长大后确实知道了,知道后然后就,说出来都能让自己哭着笑c笑着哭。

    常亮的心绪这时候正对上辛弃疾《丑奴儿》里的一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虽然和这位古人的遭遇不同,但是常亮以为意境还是相似的。

    常亮成熟前真的是“不知愁滋味”,挣来的工资有多少花多少,父母也不要他上缴。

    吃饭每月也花不了多少,但迷恋玩游戏后又抽上了香烟,平常花销也是大手大脚没有节制。

    从郑州辞职后回到老家收入大减,更是花销不够。

    又浪荡几年家里才开始意识到常亮该娶媳妇了。

    从约束和劝解开始到从新被父母管束,然后才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010年短暂结婚后离婚,直到自己真正成熟有担当。

    到现在期间发生的事情和遭遇很多很多,其中01八年发生的事让他打拼积攒的积蓄为之一空。

    蹉跎的日子很多,醒悟和后悔的事情也很多,其中的感慨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成熟后发生的事让他“欲说还休”

    “愁滋味”到“欲说还休”,这里面的时间和经历真的是一言难尽。

    逻辑就是“知”的逻辑,就这么简单,说来话长也就一是对“知”的感慨和自己的些许无奈。

    人生之中没有那么多如果。

    “如果当时怎么样我会怎么样”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幻想说里,现实只会告诉你要把握现在。

    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常亮有着自己的体悟,他把这些“如果”寄托在这个故事里,寓意深刻,心意满满。

    一个人从幼儿到少年变得有目的性,早早的“不惑”,需要教育目的的明确。

    常亮要把“欲说还休”的款款温情,通过这个故事讲给人们听,要听到的人意识到c感觉到他的用心和诚意。

    浮躁的社会需要这样深刻的反省,尤其是现在物质社会处于的这个阶段,社会上的各种眼迷乱眼的“推送服务”,让人们不能集中注意力达成一个大势,形成全社会上的共识性国民教育目的意识和觉醒。

    “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全民参与推动,一代人一代人的参与和维护,教育的目的性也会效果越来越强。

    每个少年主观意识有了目的性,等于缩短了心性成熟的时间,人生的选择更有目的性而不会蹉跎时间,更为祖国早早的添加内动力。

    常亮思考清楚,把这些想法斟酌着添加到笔记本上。

    ————

    幻想的未来世界背景还得看王喜丽收集资料的快慢,常亮停下这方面的思考,转向入手角度的思考。

    那天晚上写在日记本上的日记,常亮已经抄录出来了。

    打开看过,又觉得先前的描写角度有些不满意。

    想要看的人有代入感还得从别的方法入手。

    生产力的解放后,一个少年人的日常学习和玩乐,怎么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又要觉得理所当然呢?

    那要是这样的话,故事的戏剧性和逻辑就很重要了,常亮不得不慢慢的思考。

    学习的过程本身?

    还是寓教于乐?

    或者实践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