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地理词条之轮台三卷(第2/4页)  时空天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泊水库上面,他们希望在出土的文物中能找到一些有力的证据,证明乌拉泊古城就是唐轮台。

    乌拉泊水库是在1956年开始挖掘建设的,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当时人们并没有保护墓葬的意识,许多墓葬在挖掘中被毁掉。现在水库出土的46处墓葬均是在水库边上被挖掘的,大多数墓葬都被掩埋在水库之下。

    结果却令人更加疑惑,从水库中挖掘出的物品来看,这里竟然是古城活动前在战国时期的墓地。考古工作者称,这里曾经生存着车师人,他们从事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活动。这似乎更能说明在2000多年前,这儿已经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这里曾定居着许多居民,那么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是否在2000多年前也已经存在了呢?学者们又陷入了困惑,他们希望在水库里能出土证明古城存在的证据,不然屹立在水库南部的古城将继续沉默下去,但是曾在古城生活过的人又去了哪里?

    光阴荏苒,二千年后,人们用高科技手段在乌鲁木齐市南郊永丰乡的包家槽子找到了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引起了世人关注。令人惊奇的是在“亚洲地理中心”标志旁边,人们发现了一块巨石。除去浮土巨石中央有一个碗口粗细的洞垂直向下。后来有人猜测,箭洞正是匈汉之争当年红山碉楼弩箭射入的见证,此石叫“单于石”。

    乌鲁木齐浓缩了新疆历史的精华: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穆天子会见西王母)、匈汉之争设立西域都护府、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乌鲁木齐书写了中国西域历史最华彩的篇章。

    轮台之俗

    诗仙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为轮台留下千古绝句,边塞诗神岑参在轮台也留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名句,连清代文魁纪晓岚也对乌鲁木齐作诗160余首,赞美不绝后,品尝了当地特色。据说当地政府官员,给纪晓岚在轮台接风时,上的就是大盘鸡、皮带面。以后就有了“天似穹庐轮台面,阅微草堂大盘鸡”。

    新疆拌面、抓饭和大盘鸡是乌鲁木齐市著名小吃。俗称“拌面”,因把和好的面拉成细长条,然后将菜拌入面中食用,故而得名。做拌面,和面很关键。和面和拉制具体说来有四个环节,即和面,揉面,醒面,拉面。菜肴的品种很多,几乎能入菜者,皆可用来拌着面吃。因所配菜肴的不同,拌面的名称也就不同,有过油肉拌面、碎肉拌面、酸菜拌面、酱菜拌面等等,味道都很不错。吃抓饭,食后再饮一小碗羊肉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吃的时候配一碟萝卜菜,口感更好。

    大盘鸡是独具乌鲁木齐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大盘鸡从清代始逐渐盛行,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传说,大盘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大盘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大盘宴”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民间流传,西王母曾设“大盘宴”招待周穆王。匈奴单于与汉军交战受困于轮台古牧地,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鸡的店铺前,闻香下马,令掌柜快快上菜,掌柜见鸡未熟,只好给他剁碎放在火上干炒。单于狼吞虎咽,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后来,汉军退去,单于占领轮台,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大盘鸡,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大盘鸡,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单于吃大盘鸡的故事一经传开,大盘鸡成了轮台街上的著名小吃。

    轮台,是西域都护府的首府,一直以来专家学者争论不休,因为在西域有两个轮台,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南疆铁路时,乌鲁木齐南郊鱼儿沟发掘了一座黄金大墓。在两米多深的黄沙又四米深的卵石下,压着一个香消玉殒的年轻女子,满身大大小小的黄金饰品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