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四章 乱作一团的朝会(第2/3页)  书剑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不下千人。

    但是李诚却觉得,所谓的萌芽说其实就是在说梦话,唐朝也好,明朝也罢,社会地位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之前,萌芽说就是一句玩笑话。商人在历史上,都是官府养的肥猪。

    嗯?李诚居然没有反击,站在原地眼神呆滞。这啥情况?难道说认怂了?

    不对,这不是自成的性格!李世民还是很担心李诚反击的。毕竟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了。这年月的人都活不长的,这次辽东回来,感觉人特别的容易累。以前那些花枝招展的妃子们,现在就剩下一个徐贤妃还能让他有点兴趣。

    徐贤妃属于比较安静的才女,在那事情上从不主动,李世民在她身边,能感觉到清净和安逸。两人之间基本上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嗯,前提是吃金丹都不太好使了。

    李世民也走神了,脑子里胡思乱想的,下面却一点都不安静。

    “赵国公家里的工坊也不少吧?难道没用工人?”崔姓御史站出来质疑。

    王姓御史站出来,举着笏板:“陛下,臣闻赵氏名下铁匠作坊,人不下三千,另有煤、铁矿多出,用工更是不计其数。”

    “陛下,臣以为要查失地农户做工一事,赵氏作坊及各矿首当其冲。”这会站出来是位姓杜的官员。

    长孙无忌呆住了,怎么都没想到,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的人出来怼他。不是说山东士族都仇恨李诚么?崔氏还能理解,王氏跳出来啥意思。还有杜氏,我跟你有仇么?

    事情的演变出乎预料,李世民反应过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李诚这边倒是很淡定,一瞬间就想明白了原因。现在的作坊,或者说是手工工业,在李诚的带动下,风潮是朝着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具体原因还是因为高昌平定后丝绸之路的畅通,海贸还有北方草原市场的打开,其实长孙家也是收益者。长孙无忌的本意,其实是和稀泥,把许敬宗的话题给搅混水。没曾想,事情有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原始手工业就是靠人来堆,当获利远远超过种地的时候,很自然的影响了一大片。现在根本就不是李诚一个人的事情,传统士族,新兴贵族,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长孙无忌出来吆喝一嗓子,犯众怒了。甚至还坑了自己。

    这怎么说呢,长孙无忌关注朝堂,对家里的产业其实并不了解。他的记忆还在几年前。别的不说,他的媳妇李丽质,明显的一万多亩地,种了棉花后与高阳合作,搞了个棉布作坊。产量并不比李家的棉布少。

    长孙无忌也不是吃素的,手下一帮人也纷纷站出来怼回去,各种大义名分的旗号扯出来。这才争吵不仅仅局限于文臣,武将也插看进来。李世民坐在上面看的是目瞪口呆,两边吵的是乱作一团,就差动手了。

    大臣们激烈的争吵着,因为激动表情狰狞者不少。撸袖子准备开练的也有。

    本以为今天的朝会跟往常一样,大家各自汇报事情后,李世民宣布散朝,回去休息。没曾想,下面的大臣居然因为许敬宗这个印子,闹出了一场文武打乱战。

    反观最初的目标李诚,居然安静的像不存在一样。这种安静有点不同寻常,李世民果断的怒吼一声:“都给朕闭嘴!”

    群臣瞬间闭嘴,各自归位,一场大混战暂停了。李世民揉了揉脑门:“散朝,自成留下。”

    群臣这才发现,李诚一直没有说话,就像个透明人。现在被李世民单独留下,看向李诚的目光可谓各有心思。长孙无忌的心情最为复杂,因为他发现信任似乎正在远离自己。

    秦王浅邸旧臣之中,谋臣出身的拔尖者,杜如晦、戴胄等没了,房玄龄老迈不能视事。原本最为信重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今天没有被留下。而且是在一场剧烈的争斗后。

    李诚心里暗暗叹息,忍不住腹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