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章 声望更上一层楼(第2/3页)  书剑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么都要管啊,老百姓吃饭坐位子,都要管。

    实际上呢?朱元璋没死多久,靖难开始了。朱元璋留下的政策,给后来的明朝皇帝和政府带来的无穷无尽的麻烦,一个又一个的顽疾,无法根治。

    房玄龄很清楚所处的阶级都是一群什么货色,挖国家墙角这种事情,简直不要太熟练了。船舶司才开张几天啊?税收锐减,违禁走私横行。海贸带来的海量财富,迷了眼糊了心。

    偏偏身为其中的一员,却不能改变什么,而且只能随大流。走出醉仙楼的时候,房玄龄甚至冒出一个念头,干脆海禁算了,一了百了。不过他也很明白,真要海禁,自己得被恨死。

    不管怎么说,这回让皇帝和李诚联手,造成的破坏太大了。别的不说,船舶司怎么也得死几个人吧?恐怖不用等长安的御史到登州,船舶司人已经吊死了七八个了。

    房玄龄想到这里,头疼欲裂,更让人担心的还是那个内阁制度啊。如果被李诚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笑呵呵的很开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帝强一点还好,怂一点就得被文臣架空。内阁不是军机处那种大杀器,唐朝也没什么理学。

    毫无疑问,房玄龄的担心是多余的,李诚就没这个担心。说出来只是吓唬人的。感谢这个时代,没有理学,自然也不会出现房玄龄想象的那种高度集权的情况。

    长孙无忌看看屋子里的一群人,同样没说话,转身走了。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这一次让他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猪队友。褚遂良紧跟着也出来了,杨师道也没多留。

    剩下的事情,就是屋子里那些人商议决定吧。谁被推出去当替罪羊,如何缓解于李诚的关系。还有就是钱庄的事情,最好提都不要提,也别惦记,李诚疯起来太吓人了。

    都以为要出大事的时候,却看起来什么事情都没发生。长安城依旧平静,一直到三天后。

    一份榜文贴遍长安,引起轰动。曲江之畔将兴起一座寒士馆,来京考科举的考生,可以用低价租到房间住下。寒士馆还设有藏阁,免费借阅。长安城的房价太高了,房租太贵了,寒士馆的出现,如同久旱甘霖。

    在京等候明年科举的寒士,无不激动的三呼万岁。寒士馆是李诚上奏的消息,传遍长安不说,同样传遍长安的还有那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诚的声望,又一次被拔高了。寒士馆有点廉租屋的意思,可惜,不能推广全民受益。

    无数学子想当面向李诚道谢,但是他就消失了一般,谁都不知道李诚去哪了。

    城南的山中,一个窑口被打开,带着口罩的李诚灰头土脸的,眼睛里全是疲倦。

    “这是第几次了?”李诚扭头问了一句,身边的窑匠回答:“第五回了。”

    “希望这次能成功。”李诚自言自语,红着眼珠子,盯着窑工们作业。所有人都必须戴着口罩,头上还得戴个兜子,这是李诚的强行规定。不这么干不行,粉尘太可怕了。

    准备好的瓦匠一拥而上,把烧出来的“水泥”和沙子按照比例,进行一次实验。边上还有人在记录,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凝固,强度如何等等。

    “累了,先去睡一觉,干叫我。”李诚实在是累坏了,离开醉仙楼之后,直接出城奔着南山脚下来了。真的不喜欢勾心斗角,别人不惹他,从不主动惹是非。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低调别人就觉得你软弱。

    问题是,李诚需要时间,必须低调。在家里呆着肯定会不断的有人去麻烦他,干脆来南山烧水泥。很明显,这种土法的生产效率非常低下,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很高了。

    别说烧水泥了,炼钢也是一样,全靠数量来堆。好处是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工匠。

    一觉也不知道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