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七章 冤案无疑(第2/3页)  书剑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没看见呢?

    长公主李丽质的身份太特殊,他的驸马长孙冲出来浪。这事情还是很让人吃惊的。所以想八卦一下。唯一遗憾的是,没见着李诚。

    吴姓贵人自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他是吴王李恪。李世民喜欢把儿子丢外面如任职,长孙无忌跳出来反对刺史世袭。由此引发的是一些系列变化。李恪在外地还能自由一点,在长安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了。

    至于储君之争,李恪根本没惦记过这个位子,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他的出身决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李恪的母亲是杨妃,前面有说过,李世民有两个杨妃,其中一个是隋炀帝的女儿,这个杨妃就是李恪的母亲。

    拥有前隋皇帝血统的李恪,生下来就注定了与储君的位子无关。除非李世民就他一个儿子。问题是李世民儿子很多,非常的能生。

    影视剧里头的李恪所谓的参与夺嫡的故事,那都是编出来的。这么说吧,就算李世民有这个想法,臣子们也不会接受的。所谓“正统”的观念,在这个时代深入人心。有记载称,李世民确实有过让李恪做太子的想法,不过被长孙无忌驳回后,就没再提了。

    唐朝是个很特殊的时代,尤其是贞观一朝。李恪要是违法乱纪呢,顶多也就是惩罚一下,不会把他怎么样。但是他要参与到夺嫡中去呢,那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了。

    而且李恪素有贤名,这都是他的保护色。也是他夹着尾巴做人换来的。影视剧里的吴王李恪的形象,冤案无疑。

    贞观十年时,李世民不顾群臣的反对,封了一堆王。目的在于用封建的手段来巩固唐朝的统治。很明显,李世民这么做不得人心,并且不得不在贞观十三年做出了改变。李恪就是贞观十年封的吴王。

    十三年的时候,长孙无忌都站出来反对封建世袭,李恪只能回长安呆着装孙子。(有一种说法是李恪坐镇宋州,此说法尚待考证。)

    平时李恪都是呆家里,或者进宫看看母亲,规规矩矩的做人。所以,说李恪参与到储君之争,实在是很难站住脚。

    李恪想见一见李诚,但还不能亲自登门,那样怕被别人怀疑他有想法。所以才会出来看看。至于原因嘛,还是因为海贸的事情,李恪想参一脚,弄点钱。

    唐朝这些王爷的收入,其实不算差,但是比起他们对生活要求的高标准,还是有压力。你像李泰就很牛逼,他的月例比太子都高。所以说呢,李世民很葩的,这么干李承乾心里舒服才怪,李泰没想法才怪。

    长孙冲看见水月的时候,眼睛有点不转了,就是她,错不了。水月也是一愣,刚才楼下站着的傻子,居然是个不一般的贵人?不然房二怎么会喊哥哥呢?

    上前来见礼之后,水月想离开就不容易了,非但没法子离开,房遗爱这货拿出一叠飞钱,丢给假母:“拿去,安排某家哥哥,今日就在此地夜宿。”

    假母的脸当时就绿了,楼上还有一个怎么办?水月的脸也白了,做这行的最怕就是这个了。都是大人物,长安城里的权贵,哪个都惹不起啊?

    没法子,水月和假母打个眼色之后,借着方便的借口上楼,见着李恪便道:“吴郎君,祸事了。”李恪吃了一惊道:“怎么?”水月赶紧说了个明白,李恪听了表情复杂。他是绝对不能见到长孙冲的,不然就麻烦了。

    怎么说呢?回头李丽质知道了,闹了起来,捅到李世民那里去,李恪该如何自处?

    “某与他们不方便见面,这样吧,可有后门,某这便离开。”李恪别看是王爷,实际上也就是个名声吓人一点。对上一般的权贵,那也还好说。对上长孙冲,真的没法战斗。

    平时就算李恪规规矩矩的,也有人会找他的麻烦,何况出了这等事情。李恪果断地离开,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走的匆忙,甚至都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