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五章 捷报至长安(第2/3页)  书剑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集深谙用兵之道。

    但是接下来侯君集画风剧烈变化,三军做好了一切准备,准备攻城的时候,李诚回来了。

    然后,辛辛苦苦造的攻城器械都用不上了,驳马带着三千骑兵,在城下兜一圈,鞠智盛就跪着出城投降了,战争结束了!剩下的战斗,就是派人走一趟,然后开门投降的节奏。

    李诚只用了一千人,就让浮图城的叶护驳马投降的过程,更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明明你的兵力对比悬殊,被人追着打才附和身份。偏偏李诚反其道而行之,带着几十个亲兵就堵人家门口去了,还一箭把城头大纛给射了下来。

    还特么的威胁人家,要三日不封刀。你这么能吹牛,不怕被戳破了尴尬么?

    最初大家也是佩服李诚的胆气,觉得他敢于故布疑阵,迷惑对手,吓唬对手。很大胆的战术,希望西突厥人比较笨一点,能被李诚吓住就行。

    没想到吓唬的效果太好了,驳马直接投降了。尤其是投降的过程,这是裴行俭的口述,原文写的很详实。“晨,驳马率五千骑出城,南下十里,斥候阻之。驳马乃之身往军营,见李公,方知我军不过千余,悔之晚矣。”

    房玄龄念的声情并茂的,众人听着忍不住都露出了原来如此的微笑。感情是李诚这家伙,玩的是这么一个套路。但是必须承认,这家伙干的真漂亮啊!

    一帮大臣都听傻掉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打仗的人么?这份胆气,这份心思,这份机变。在场的都是饱读诗的高人,没赶上念奏报的阎立本,很自觉的给好盆友李诚捧场。

    “昔日班定远,今有李自成。”阎立本一句话,得罪的人多了。但是大家没法记恨他,说的是实话么。班超怎么干的?几十号人,在别人的国家的驿站里住着,听说北匈奴使者在鄯善国,带着几十号人招呼都不打一声,把匈奴使者给剁了,杀的干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是班超在历史上留下的声音,振聋发聩。

    李诚呢?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更胜一筹吧?毕竟当时的鄯善,名义上是臣服大汉的。

    西突厥还是敌对势力,李诚带着几十个人就把浮图城的守将给吓的投降了。

    要知道,那是浮图城,曾经的突厥王庭。即便是现在,那也是战略要地,在突厥有很高的地位,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

    李世民听完了不禁心驰神往,赞叹道:“李自成可谓今之……”

    不等李世民说完,边上有人开口打断:“陛下慎言!”谁啊?魏征,病秧子一个,还坚持来了。这会一看李世民要乱讲话,赶紧开口打断他。

    把李诚封在西域好不好?理论上来说没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在后面。西域那个地方,放在别人的手里,可能就是个苦寒之地,没人愿意去做这个差事。但是落到李诚的手里,没准就是个王霸基业的开始。

    这人太能折腾了,必须放在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上,才能让人放心。魏征也不是说,李诚有不臣之心,但是话说回来,有时候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的部下推着你往前走。

    这人,很多时候的行为,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被天下大势推着往前走的。就像刘邦,当一个亭长的时候,也只能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他就没想过要去当皇帝。

    要不怎么说诸葛亮被后人推崇呢?他是有取代刘禅自立的能力的,但是他没这么做。

    反观王莽,“新政”不好么?放在当时来说,很好,非常好。前提是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客观的说,王莽就像一个穿越者,如果他的“新政”在汉朝的框架下,高举汉的旗帜,并且把新政给干好了干成了,而不是选择篡汉。

    那么,他的历史地位和评价,将达到巅峰,甚至可能会扭转中华文明的走向。如果你真的去了解一下王莽新政的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