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必兴师动众呢?(第2/3页)  书剑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李诚一番话说完,现场突然变得的很安静,三位老夫子目瞪口呆的看着李诚。

    被人这么近距离的围观,李诚也有点不适应,看看四周:“怎么了?”

    孙伏伽摇头叹息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李诚更懵逼了,笑道:“孙老先生,你这是在夸我么?我怎么听着心里发慌啊。”

    曹宪笑道:“与自成谈古论今,人生快事也。”孔颖达也叹息道:“时人只知自成文采斐然,而不知其有王佐之能也。由是观之,圣人目光如炬,有识人之明也。”

    孙伏伽道:“此可以为一奏本,以谏今上,以戒诸勋。”孔颖达抚掌笑道:“大善,某愿执笔!”曹宪笑道:“王勃,去磨墨。”李诚赶紧抬手道:“诸位先生,这是要干啥?”没想到一番很随意的话,居然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我就是借了容闳的话,稍微改了一点,喷了一下周亚夫装逼,你们几位要干啥?何必兴师动众呢?这奏章一

    上,多招人恨啊?

    曹宪笑道:“自成安心,我等自行上奏,与自成无关。”李诚傻逼了,这帮老头子来真啊?孔颖达也笑道:“自成所思,我等皆知,忧谗畏尔?我等老了,不怕人记恨。自成年少,将来还要辅佐君王,成就大业。不会连累你的。”孙伏伽笑道:“奏章就不要写了,孙某这便去面圣。”说着麻将都不

    打了,站起来就走。

    曹宪摸着白胡子道:“若非一生所学需有传人,曹某几欲令王小子拜在自成门下也。”

    孔颖达笑了笑,起身道:“走了,今日之事,当浮一大白。”曹宪笑道:“奉陪!”

    两人哈哈大笑,相携而去,留下李诚一个人呆若木鸡,难道是剧本拿错了?孙伏伽要面圣,李世民不敢不见,这老夫子犟的很,惹他不起。赶紧让人领着进来,见了李世民的面,孙伏伽面色肃然道:“还请陛下摒退录事者。”啥意思,就是起居注也别写了,我们俩密谈一番。这一

    下,李世民也变得严肃了,孙伏伽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身边一个人都不留的时候,孙伏伽才正色道:“陛下,今日之事,始于微臣、孔祭酒、曹师、自成四人一番闲聊。”李世民很认真的样子听着,心里却在腹诽,你们四个闲聊?打麻将吧?好吧,大理寺的监

    狱,都成几位老先生的活动中心了。但是随着孙伏伽往后说,李世民表情严肃,心里也是认真对待。尤其听到“兵为将有”的时候,心中陡然凛冽。听到最后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应该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陛下的声音。”之时,李世民

    内心翻腾如钱塘潮水一般。

    听罢,李世民久久不语,叹息道:“今日始知,自成谋国之远,立身之忠。”

    孙伏伽正色拜道:“老臣恭喜陛下,得一贤臣,可安大唐至少五十年。”

    李世民点点头道:“昔日卫公曾言,李自成在,本朝五十年不缺帅才。今爱卿之言,朕要说,朕不取五十年帅才,愿取安大唐五十年之贤臣。”

    孙伏伽却道:“此陛下之思也,臣不敢妄言,臣告退。”孙伏伽就这么走了,没有继续长篇大论的说道理。其实李诚把道理讲的很明白了,而且还言简意赅。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有这么一句,就够李世民去想了。还有一点,李世民感受很深,那就是李诚的君臣之道,作为臣子的李诚,表现出的君臣之道,还真的有点贾诩的意思。但有不全是贾诩那种做

    法。

    怎么说呢,李世民觉得吧,李诚其实挺矛盾的。很多时候,他学的是主父偃,而不是贾诩。当着三位老夫子的面,李诚在说这番话时,想来是颇为感慨的。

    李世民可不知道,李诚就是聊嗨了,单纯的想装逼。要知道,在几位大牛面前装逼的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