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这次玩大了(第2/3页)  书剑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歉于自成。”

    “魏相不必如此,你我之间并无私怨,都是为了大唐好,只不过各自的坚持有所不同。”李诚笑呵呵的回答,其实心里则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唐宋文人,多数还是有节操的。

    “告辞!”魏征转身就走,李诚缓缓的跟在后面,走到大门口,李世民已经上了马,看着走出来的李诚。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对李诚的满意度达到了顶点,矛盾是魏征挑起来的。但是最后时刻,李诚放了大招,讲魏征挑起来的矛盾淡化。李世民的农庄之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于魏征挑事的举动,那也

    能叫事情?没人关心了。

    “陛下慢走!”李诚缓缓拱手,李世民点点头:“宿卫今日便进驻,明日有司官员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农一批,也要进驻李庄。”

    李诚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李世民调转马头“驾”。李世民回到长安,第一件事情就是往李庄塞了二十个宫女。年轻的有,岁数大的也有,不要都不行。

    事情,闹大了!这是其他人的想法。

    逼,装大了!这是李诚的想法。

    李诚又出名了,而且弄出了新花样。

    关于这个事情,长安城里的说法很多。主流为两种!

    一种是李诚作死说!一种是李诚牛逼大发说。

    作死说,自然是认为李诚在吹牛逼,吹的太大了,将来一准没法收场。这种说法,主要出现在普通百姓的之中。很简单,这些人种过地,知道亩产该是多少。

    一种则是相信李诚不会傻到玩死自己,这种说法主要出现在精英阶层。

    总而言之,李诚的名字再次传遍长安城,正值春闺,一群跃跃欲试的生徒和举人,发现一个怪的现象。不管你住客栈,还是租民居,每天听到的都是李自成这个名字。

    上一回的元宵节之后,李诚一首诗余,天下文人都闭嘴了。长安城但有水井处,皆唱李诗。啥意思哩?那些洗衣服的女子,口中唱的都是李诚的诗。

    上元节后,走到哪都听的到“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耳朵都听的起老茧了。这才消停了多少日子,李诚的名字又装满了耳朵。而且这一次,玩的很大。

    五百宿卫,进驻李庄,这不是啥新鲜事情了。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尽管不信李诚能亩产千斤的居多,但大家提到李诚的时候,还是充满了敬意。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李诚没吹牛。

    春耕终于开始了,一直呆在农庄的李诚,其实也没闲着。做豆芽的生意,随着春耕的开始而暂停。三十几号年轻男女,每天跟着李诚一起忙碌。先种番薯,再种土豆,最后是玉米。三种主要的作物,李诚一共种了五十亩,都是家中下人的地。其他的百姓,还是种自己的作物。李诚这个举动,让农庄的庄户们放心了,原来种的啥,现在还是种啥。不用跟着李诚一起冒险,也不用因为

    要不要跟着李诚种植的问题,被自己的良心拷问。

    这五十亩地,种下去之后,就成了宿卫们的眼珠子。每天不管任何时候,至少有五十人在巡逻,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种完这三种东西,李诚又带着那群年轻人,种下了烟叶,棉花。

    烟叶的数量不多,只有两亩地,棉花种的比较多,一共四十八亩。这样以来,李诚家里的那些下人的地,全都种满了。春耕过去之后,别人都以为李诚会把精力放在番薯上、土豆、玉米上。没料想,李诚每天扛着锄头出门,带着一帮年轻人一起,奔着的都是烟叶和棉花地。番薯、玉米、土豆,只是偶尔三五天才去看一眼

    。

    李诚最关心的还是烟叶,每天早晚各一次,小心翼翼的像祖宗似得供着。这些年轻人在春耕之后,每天还是要发豆芽来买,但这点活随着熟练度的增加,还有市场上新出现的竞争对手,变得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