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八十三章 釜底抽薪之策(第2/3页)  书剑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没忍住问:“自成为何如此苛待外藩之人?须知万国来朝,放显我大唐气象。”

    “陛下,太史公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胡人也好,新罗人也罢,没好处谁会万水千山来大唐?长安胡人云集,须知胡人最远者可达数万里之外的欧罗巴。跑这么远来大唐,难不成是为大唐繁荣做贡献来了?”

    一番话说的李世民脸色阴沉了下来,李诚当着没看见,继续道:“只有不论军事还是经济强盛的大唐,才是这世界的中心。才能吸引这世界哪怕是最遥远的国度的人来大唐求利。”

    “竖子!”李世民丢下一句话,转身要走,李诚在身后道:“陛下,臣所虑者,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伤及大唐的利益。”

    年关渐近,大唐设安东都护府,以张亮为大总管,李世民则领三军班师。历史没有乱来,在李绩的建议下,李世民决定迁徙高句丽百姓至江淮,河南、江东两道,迁百姓一万户至辽东实边。归途至幽州,李治领褚遂良马周等辅臣迎驾,至此辽东战事毕。

    李诚欲返登州,陛前请辞,李世民留之独对问:“迁辽东之民入河南、江东两道,朕深思后觉得多有不妥之处。”

    李诚道:“陛下所虑者,豪强趁机兼并土地尔。可使御史多人巡视两道,微服而察之。有不法兼并土地者,杀之。或可效汉武帝之故计……”

    李世民听了一摆手:“不可,汉武帝迁富户至长安,于今时不和也。”

    李诚叹息道:“陛下欲徐徐图之,臣无计可施也。”

    李世民道:“竖子,安敢欺朕?速速献策于陛前。”

    这是要压制门阀世家的意思,李世民没有找到好办法,问计于李诚。

    李诚有办法么?有是有的,问题是要论手腕,李诚怎么比的了皇帝老子呢?问题是李诚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世民现在提问的问计的时机。判断一下大局,辽东战役结束后,李世民登泰山封禅的举动,已经无人能阻挡。

    前隋杨广没有做到的事情,李世民达成了。汉以来丢失的辽东领土(乐浪郡)夺回来了不说,还直接被半岛拿了一半回来。这是何等伟业?这时候李世民要说比肩汉武帝,谁敢拦着?这时候李世民要登泰山封禅,谁敢拦着?

    在这个大前提下,李世民打算借无人能抵挡的势头,对士族门阀进行新一轮的压制,这完全说的通。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李世民,是搞过《氏族志》的。在是理论武器!

    “平衡之道,非臣所长。臣唯有一下策,陛下姑妄听之。”李诚想了想,还是觉得要说两句。李世民对收拾一点门阀世家,将来李治登基后就会轻松一点。

    “说,朕听着呢。”李世民露出满意的笑容,李诚低声道:“科举之时,优先照顾寒门士子。朝廷需要新鲜血液,否则时日长了,底层士子上升通道便断绝了。”

    “嗯,朕知道了,还有呢?”李世民是要榨干李诚的脑子了,李诚想了想道:“陛下,搞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吧。”

    “人口普查?”李世民望文生义,反问道:“查隐户?”李诚点点头:“土地再多,也是要人来种的。朝廷可花三五年的时间,重点打击那些收藏隐户的豪强。”

    如果李世民真的能搞好这一次人口普查,就算一小部分隐户没有查出来,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好处还是很大的。问题是,这个事情并不好操作,朝廷上下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李世民看着表情平静,实际上内心颇受震动,李诚献的可谓釜底抽薪之策。

    李诚见他意动,低声道:“陛下,可重新设一个规则,不同的爵位可以拥有不同数量的部曲。超过这条线的,查一个办一个,千万不可手软啊。否则此计就是白费劲。”

    李世民还在犹豫,要知道隐户的问题一直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