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九章 八朝元老的意思(第2/3页)  大唐顽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手信的内容李浈无需去看,也猜得到其中内容。

    “家叔素来爱才,更爱广交才俊,将军在花萼楼上作的那十首诗文,家叔听了后赞不绝口,此后家书中也多次提到将军,不料今日才有幸得见!”

    崔彦昭一番话说得密不透风,但关键的部分却是只字未提。

    李浈喜欢与聪明人说话,但与聪明人说话却又分两种,其一,双方言简意赅点到即止;其二,拐弯抹角避重就轻。

    显然此时的崔彦昭便属于后者,既不提条件,也不提目的,只顾左右而言他。

    “崔先生......”

    李浈笑道,虽然崔彦昭喜欢拐弯抹角,但李浈却没时间奉陪。

    崔彦昭目不转睛地望着李浈。

    “崔先生不妨有话直说,无论看在崔氏一门,还是看在安平郡公的份上,什么话都好说,什么话......”

    李浈伸手端起茶盏小抿一口,看了看崔彦昭,才又继续说道:“都可以说!”

    显然,李浈没按照常理陪崔彦昭玩那些心计,而李浈的直接也让崔彦昭有些猝不及防。

    闻言之后,崔彦昭刚刚端起的茶盏瞬间一滞,旋即轻轻置于案上,笑道:“将军还真如传闻中那般行事怪异、无法揣度呢!”

    李浈笑了笑没有说话。

    崔彦昭见状稍一沉思,而后抬头拱手言道:“实不相瞒,将军在瀛洲所行之事,崔某此前早已禀明家叔,今日刚刚得到家叔回示,命我崔氏一门唯将军马首是瞻,只是......”

    “只是崔先生觉得有些不甘心!”李浈打断说道。

    “不错!正是不甘!”

    崔彦昭缓缓起身,面色微沉,再度拱手说道:“将军可知我崔家这一支在瀛洲立足,有今日之局面,花费了多少年么?”

    不待李浈回答,崔彦昭便又道:“五十年,整整一个甲子,将军可知有多少崔家先辈为此积劳成疾,甚至郁郁而终么?崔家名望八百年,靠的不是作奸犯科,也不是巧取豪夺,靠的是无数崔家人的心血!”

    崔彦昭的情绪有些激动,声调也陡然增大了许多。

    “而将军一来到瀛洲便要我崔家献出五百亩良田,敢问凭什么?崔家一门23位宰相为大唐尽忠,便是历朝天子都不曾盘剥崔家田产,将军却要逆其道而行之,难道将军以为手中有兵,便能为所欲为了么?”

    “若论忠,我崔家无愧于先祖,无愧于大唐,难道将军便是如此对待忠臣么?”

    此时的崔彦昭与方才判若两人,似乎这番话在心中郁积了许久,更像是一名牢骚满腹的妇人。

    说罢之后,崔彦昭的情绪渐渐平复,而后走至李浈面前微微一躬身,说道:“将军明鉴,我崔家此次愿献出良田千亩用以安置那些士兵的家人!”

    “先生可是说完了?”

    见崔彦昭不再说话,李浈笑道,同时起身将崔彦昭扶回原位。

    “良田千亩!”李浈在堂内缓缓踱步,“想来这是安平郡公的意思吧!”

    “家叔虽出自博陵,但却是崔某的堂叔,堂叔之言,崔某不能不听!”崔彦昭说道,言语中夹杂着不忿。

    “方才先生说用来安置这些士兵的家人?”李浈问。

    “不错!将军不就是为此么?”崔彦昭答道。

    “好,崔氏一门忠于大唐不假,但这些士兵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他们愿意去战场上送死么?”李浈反问道。

    “这......”崔彦昭有些语塞。

    “忠有许多种,如崔氏家族这般为朝廷出谋划策、造福的是天下黎民,为地方鞠躬勤勉,造福的是一方百姓,但......”

    李浈走至崔彦昭面前,笑问:“敢问先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